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发展前景_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哪个前景好
本文目录一览:
- 1、本人从事锂电池制造行业,国内锂电池发展的前景在哪里?
- 2、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哪个更有前途?
- 3、燃料电池板块和锂电池板块,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 4、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你认为哪个更有前途?
- 5、锂电池涨价,新能源如何发展?氢燃料电池会是好选择吗?
- 6、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你感觉哪个更有前途?
本人从事锂电池制造行业,国内锂电池发展的前景在哪里?
您好,我目前从事新能源售后业务。
总体来讲锂离子电池发展大市场来看是市场主流发展方向。
从两方面来看:1. 汽车 领域,目前来讲,锂电池的发展自然离不开 汽车 行业的发展带来的需求。目前燃料电池,氢能源技术尚不成熟。国家一直在倡导新能源。欧洲一些国家明确了燃油车退出市场的时间,所以说,这个在未来10年来讲应该是发展趋势。
2.但从时代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旦寻找到替代锂电池的产物,锂离子电池在 汽车 领域的份额会逐渐减少,但是在家电领域,小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可能会增加。
总体来讲:未来20年是锂电池的天下。
你好,我是从事致力于18650锂电池pack组装技术的
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整体趋势向好,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产量将达205.33 GWh,未来两年CAGR达41.88%。
未来动力电池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增长最大的引擎,其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定,动力电池及高端数码锂离子电池将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增长点,6μm以内的锂电铜箔将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成主流企业布局重心。
目前没有一种电池是十全十美的。三元锂电池。会自燃和爆炸。磷酸铁锂会掉电。其他普通电池跟不上形势。石墨烯与固态电池成了人们的未来希望。氢能源电池好像不太现实。但是否真正的实用还是一个未知数。电动 汽车 不能普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观望着理想的电池。不要说别的,现在最普遍的智能手机电池一般都用不了一天。真是可悲,人们长了充电奴。可见全世界对与电池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只要质量过关,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毕竟现在不管是新能源还是电瓶车,都需要电池,现在电池技术正在制约者新能源的发展,以后就是得电池者得天下,不过要攻克电池技术的瓶颈,现在是难于上青天,但是,只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会得到最大的好处!
锂电池制造现在竞争激烈,层次分化,格局基本已经固定,目前来看其实已经饱和过剩了,而且三元电池811体系能量密度已经到头了,再提高安全性会降低很多,即使政策再支持,短时间内纯电动续航里程得不到明显提高,电池也不好卖,销量还是要靠消费者去支撑的,网约车只能续命而已。LFP最近挺火,安全,循环寿命高,价格便宜,但是能量密度是硬伤,固态锂电池最近发展势头很猛,希望能稳定下来量产,给锂电行业、纯电动 汽车 行业带来转机。从长远来看,电动化前景还是一片光明,而且可能还会是锂电的天下。
全球锂电池细分市场:动力与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锂电池的细分市场主要为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和消费锂电池,其中,动力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新能源 汽车 ,储能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电力系统,消费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手机等消费电子。
从全球锂电池产量来看,动力锂电池占据了主要的产量份额,达到了70.8%,其次是消费锂电池,锂电池产量市场份额为22.2%,储能电池的市场份额最小,为7%。随着全球各国“碳达峰”战略的提出,全球各企业纷纷部署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线,新能源 汽车 与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望推动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全球锂电池区域分布:中国占比达77%,欧洲扩张加速
根据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产能来看,2020 年,中国在主导了全球锂离子制造市场,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占世界产能的约 77%,其次是美国,占比约为9%。
虽然,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预计,中国将在 2025 年继续成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领先国家,但随着欧洲对制造设施的计划投资,其产能将大幅扩大,2025年,欧洲有望在成为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约占全球产能的25%。
全球锂电池企业竞争格局:LG化学、松下、宁德时代占据70%的市场份额
从企业产量来看,2020年1月至8月, LG化学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为26.5%;其次是宁德时代,以25.8%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松下以20.6%左右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在排名前五的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达到两家,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场排名为第二和第四,合计市场份额达到32%。
全球锂电池供给情况:电池工厂数量快速增长
2020年,全球处于不同规划建设阶段的锂离子工厂共有181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锂离子工厂的扩建与上一年相比依然增加了50%以上。其中,2020年在建和规划的181家工厂中,有136家位于中国,其中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工厂。
全球锂电池需求情况:2025年市场规模将翻番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价值约为405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将以14.6%的GACR增长,达到近920亿美元的规模,超过2020年市场规模的一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动力电池建议终身保养,为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比如说,一定容量动力电池到一定年限出现衰减,无法满足 汽车 的使用,厂家可以免费更换新电池,当然电池旧换新,可以补差价,不超过购买新车价格十分之二左右。
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坡 LFP电池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2021-03-19
磷酸铁锂(LFP)拥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早期被认为是动力锂电池首选正极材料,在2016年受政策影响,其在客车领域应用需求较高,但在乘用车领域占比较小。在近五年以来,受政策影响,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快速发展,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中应用占比不断扩大,LFP电池需求较小,在2019年需求量已经达到1.8GWh,在乘用车中的占比下降到6%左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中国LFP电池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 显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坡,以及LFP电池在能量密度、技术性能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乘用车车企开始考虑应用LFP电池,因而LFP电池行业又得到快速发展。短期来看,受成本影响,LFP电池在乘用车的应用比列将得到上升,2020年LFP在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近16%。长期来看,未来乘用车仍将以三元电池为主,未来LFP电池在乘用车中占比将逐渐下降,但在EV乘用车中拥有绝对的优势。预计到2022年我国LFP电池装机量约为42Gwh。
在成本端方面,三元正极材料在电池中的成本占比约为35%左右,而LFP正极材料占据电池成本的14%左右。且近几年,国内LFP电池成本不断下降,截止2020上半年,方形LFP电芯均价为0.53元/wh,而方形三元电芯均价为0.68元/wh。二者想对比,LFP电池价格更低。
由于LFP电池的自身性质,且存在的高性价比优势,目前主要被应用在对成本敏感性高的中低端车型,在储能、客车、物流车、中低端乘用车等车型中应用比列将不断提升,但在高端车型中,三元电池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LFP电池难以在高端车辆中得到应用。
在市场竞争方面,磷酸铁锂电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经历了洗牌期,市场整合完善,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当前能够在原材料供应方面的供应商主要有四家左右,包括德方纳米、中国宝安、湘潭电化等,在电池生产领域的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
在终端市场,当前国内已经采用LFP电池的乘用车企业有特斯拉、比亚迪秦、上汽荣威、五菱宏光、北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均有车型采用LFP电池。且长安、广汽等车企也将LFP电池纳入乘用车车型研发中。 新思界 产业分析 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坡,在成本压力下,部分企业开始采用LFP电池,促使LFP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但受LFP电池本身性能限制,LFP电池主要应用在低端车型或者客车领域,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不具备发展空间,因此短期之内LFP电池市场需求呈现上涨趋势,但长期来看LFP电池应用需求或将下降。
如4680电池成功,各位兄弟准备好了吗?如果外商刁难成套设备供应及技术转让,自己研发进度如何?现在的技术装备投资收回了吗?
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哪个更有前途?
氢燃料电池更有前途,锂电池有污染,而氢燃料电池通过氢和氧的结合产生动能,这是无污染的。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各有利弊。细分而言,两者在充电/补充燃料时间、污染水平、续航里程、充电站成本和电池成本方面有各自的优势。例如,氢燃料电池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补给燃料,但是锂电池即便使用超充通常也需要一个多小时。例如特斯拉V3超充,虽然它可以有极快的充电速度,但并不代表一般情况。
至于污染程度、续航里程就不用多说了,这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锂离子电池一直难以突破续航里程的瓶颈,同时也带来污染。然而,因为锂电池更加成熟,它们的充电站成本和电池成本比氢燃料电池低得多。据研究,一个加氢站的建设成本约等于五个锂电池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不包括后期维护)。
让我说这两种类型的电池有很大的前景,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不同。锂电池更适合乘用车,而氢燃料电池更适合商用车。在类似的结论中,清华大学的欧阳明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在2018氢能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提到了——:“通过各种实践,锂离子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汽油发动机,氢燃料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柴油发动机。这就是为什么目前的技术研究集中在燃料电池商用车辆上。”
未来的汽车的供能系统,究竟是从电池组携带能量,还是从燃料电池发电?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
目前,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与电动汽车相比成熟度较低,随着未来燃料电池电堆和储氢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汽车甚至在乘用车领域也有可能逐渐赶超电动汽车,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燃料电池板块和锂电池板块,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日前召开,不少车企将燃料电池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其寄予厚望。上汽集团展出的燃料电池新车型只要5分钟就可将氢罐加满,能行驶430公里,每公里3毛钱的成本低于燃油车,速度上又比电动汽车更快。
一系列政策出台,正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市场回暖。10月初正式施行的双积分新政中,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已经开始明确退坡,而对于氢燃料电池车的补贴则将持续到2020年,同时,201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能源技术创新行动计划》,这也是第一次从发改委的角度出台促进氢能的政策,其中指出,到2030年左右实现氢能的商业化。
图片来自网络
燃料电池vs锂电池谁将胜出?
目前替代石油车的主流技术路线就是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最大优势就是能量密度高,是锂电池的120倍。
但锂电池起步早,商业化程度更高,整车成本也更低,且充电可以利用现有的电网系统,相比燃料电池整个加氢和供氢的配套网络都要从头建设,成本也要更低。因此这两者的竞争核心就是能量密度vs成本的竞争。
1、燃料电池vs锂电池性能比较
虽然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电动车,但其占比依然很低。其根源就在于电动车违反了能量密度提升这一变革逻辑。哪怕是最新一代的锂电池车,其能量密度极值也只有汽油的1/40。
而燃料电池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其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电动机的做功效率还是内燃机的2倍,实际密度是汽油的6倍,优势明显。
能量密度
图片来自网络
似乎从这个角度看,采用氢能源的燃料电池无疑更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最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基础能源。
2、燃料电池vs锂电池成本比较
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成本高、制氢过程复杂,整个加氢和供氢的配套网络则需要从头建设。氢气通过电解或蒸汽重组的方法得到。不过这两种方法成本颇高,制造同样质量的天然气所需的成本为制氢的1/2甚至1/3。
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其重复充电利用非常方便,相比其他可携带能源,其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乘用车经济性比较(行驶100公里燃料费)
图片来自网络
3、燃料电池vs锂电池安全比较
锂电池作为封闭的能量体系,从原理上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就很难兼容,否则就等同于炸弹。因此现在主流工艺路线中,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铁锂安全性却较好,电池温度达到500-600度时才开始分解,基本不需要太多的保护辅助设备。
而Telsa采用的三元电池,虽然能量密度高,但不耐高温,250-350度就会分解,安全性差。其解决方法是并联了超过7000节电池,以此降低单个电池漏液,爆炸带来的危险,即使如此也还需要结合一套复杂的电池保护设备。
燃料电池由于原料氢气易燃易爆,市场普遍担心其安全性问题。但如下表的数据:
燃料安全性比较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汽油蒸汽和天然气这两种常见的车用可燃气体,氢气的安全性并不差,甚至还略好。而且现在车用储氢装置都采用碳纤维材料,在80KM/h速度多角度碰撞测试中都可以做到毫发无损。
即使车祸导致泄露,由于氢气爆炸要求浓度高,在爆炸前一般就已经开始燃烧,反而很难爆炸。而且氢气重量轻,溢出系统的氢气着火后会迅速向上升起,反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车身和乘客。而汽油为液态,锂电池为固态,很难在大气中上升,燃烧都在车舱底部,整车会迅速着火报废。
[img]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你认为哪个更有前途?
氢只是地球上储能的一种形式,不同于锂电池储能。制氢需要能量转化,而生产汽油只需要提纯。因此,氢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是氢的来源是否可持续。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电力生产氢气。从这个角度来说,锂电池和锂电池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电动车的电池,经过几代的发展,最开始是铅酸电池,然后是镍镉和镍氢电池,最后是锂电池。这说明锂电池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从能量密度、比功率、循环寿命来看,锂电池是最好的选择。但目前最好的锂电池也只能达到500公里左右的续航,这还是在理想工况下,达不到燃油车的水平。开发新型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回避的任务。可以肯定的是,氢燃料电池有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锂电池有污染,而氢燃料电池依靠氢氧结合产生动能,无污染。虽然氢燃料电池的发展还没有成型,价格也比较贵,但是这种氢燃料电池将来一定会发展起来。
从应用来看,锂电池可以应用到很多产品上,而氢燃料电池可能只在汽车领域有所发展。从发展前景来看,目前锂电池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然而,氢燃料只限于少数国家的少数公司,还远远没有真正成熟到可以商用。氢能是国外推广的主要技术路线,(锂)电池是国内推广的主要技术路线。其核心根源,PK,其实是国家政策不同造成的。
国外的情况决定了只能走氢路线:日本电能匮乏(被迫走核电),电池供电的国家用不起。海水会很充足,海洋加太阳能(潮汐能,太阳能)电解水更合理。我们国家的情况不同。西北地区不缺电能储备,所以走电池路线。产业链上游有宁德这样的电池技术厂商,下游有比亚迪这样的车厂。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特斯拉的鲶鱼,把美国拉入这个阵营,整合整个供应链。这样需求也有了,再用补贴来支撑,很快就会形成规模。一旦形成批量效应,成本会大幅下降,进而会刺激技术的发展。这已经不是技术的优劣所能左右的趋势了,所以我们看到补贴也取消了,电动车还活得好好的。
锂电池涨价,新能源如何发展?氢燃料电池会是好选择吗?
氢燃料电池更有前景,锂电池有污染,氢燃料电池通过氢氧结合产生动能,无污染。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各有优缺点。细分下来,两者在充电/加油时间、污染程度、续航里程、充电站成本、电池成本等方面各有优势。例如,氢燃料电池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充电,但即使锂电池过度充电,通常也需要一个多小时。比如特斯拉V3过充,虽然可以有极快的充电速度,但不代表一般情况。
作为电动车的电池,经过几代的发展,最开始是铅酸电池,然后是镍镉和镍氢电池,最后是锂电池。这说明锂电池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从能量密度、比功率、循环寿命来看,锂电池是最好的选择。但目前最好的锂电池也只能达到500公里左右的续航,这还是在理想工况下,达不到燃油车的水平。开发新型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回避的任务。
与锂电池相比,氢电池的优势之一是能量密度。压缩氢气的能量密度接近每千克40kWh,比汽油高好几倍。锂电池每公斤只有0.278千瓦时,大部分是0.167千瓦时,氢能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239倍,所以这方面的优势是滚动的。另一个优点是重量轻。同样的500公里续航,氢电池对车重影响不大,锂电池车比较头疼。比亚迪唐的原型车是S6,重1.6吨。
改造成锂电车后,电池超过200公斤,为此需要加强车身结构,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能量密度低,需要大容量锂电池,车重增加会降低电池寿命。因此,为了达到目标电池寿命,需要增加锂电池的容量。污染程度和续航里程就不用说了,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锂离子电池一直难以突破续航里程的瓶颈,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但由于锂电池更加成熟,其充电站成本和电池成本远低于氢燃料电池。根据研究,一个加氢站的建设成本约等于五个锂电池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不包括后期维护)。
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你感觉哪个更有前途?
氢气在地球上不过是一种储能形式,和锂电池储不一样的。制备氢气需要能量转化,制备汽油只需要提纯。所以发展氢燃料电池的关键还是氢气的来源是否可持续。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电力制氢。从这一点来说其实和锂电池没有本质区别。
一、氢能源是国外主推的技术路线,(锂)电池是我国主推的技术路线。其核心根源PK,其实是国策不同导致的。
国外情况决定了只能走氢路线:日本电能稀缺(被迫走核电),走电池国家消耗不起,海水到时有的是,靠海洋加太阳能(潮汐能,太阳能)电解水是比较合乎理性的路线。
我国情况不一样,我国西北电能储备不缺,所以走电池路线,产业链上游有宁德这种电池技术厂家,下游有比亚迪这种车厂,并且还利用了特斯拉这个鲶鱼拉动,把美国拉到这个阵营里来了,同时整合了整条供应链。这样需求也有了,然后又有补贴扶持,很快就会形成规模。而一旦形成批量效应,成本就会大幅下降,然后更刺激技术发展,到此这已经不是技术优劣能左右的趋势了,所以看到补贴也取消了,电动车依然活的很好。
二、同时电能需求也起来了。
前期看到很多政策都在补贴光伏,这种补贴情况下西北很多光伏电厂都陆续起来了,又促进了规模效应,成本马上就下来了,现在开始搞按需阶梯电价,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发电行业扩产。这一推一拉,发电储电用电,整个电能产业就慢慢进入正向循环了。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石油的依赖,这才是我国的最大的策略。站在长时间,高处,才能理解这些政策和决策的目的,不然容易雾里看花,走入短视的死路里去。
关于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发展前景和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哪个前景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微信号:ymsc_2016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