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职教育现状调查:“金蓝领”摇篮咋变强
车工专业学生实习。
机电一体化上课。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学生在实训基地观摩老师操作车床。新华社发
[阅读提示]
河北省日前出台的《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将在每县办好一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职业教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利好政策频出。在中职教育阶段,免学费政策已惠及所有农村学生,而且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衔接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已经试行。
2015-2016学年,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招生低迷之后,全省中职招生小幅升温。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98所(中等职业学校628所,技工学校170所),2015年招生已注册25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62.15万人。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背后,是其中一部分人由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工作后职业上升空间狭窄等矛盾的突出显现。中职教育能否成为金蓝领的摇篮?在生源竞争中仍处劣势的中职教育怎样才能实现培养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初衷?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周聪聪
18岁的章晓光最终选择了留下。
走,还是留,他已经纠结了四五个月。毕竟自己已在这所位于冀中某县级市的劳技学校汽修专业学习、生活了一年半,以后求职就业、养家糊口,一眼能看得见的前途,大概是绕不开汽修这个专业了。
虽然选择了留下,但章晓光并未完全说服自己。技校文凭‘含金量’不够,上来上去也就是个‘打工预备学校’,毕了业也跟没上过什么学的人一样,还不是照样到处打工。
在这个来自保定西部某山区县的农家子弟的困惑中,固然有涉世未深的稚气和浮躁,却也映射出中职教育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尴尬和矛盾。
工匠精神需从校园开始培养,杀马特变不成金蓝领
打工,是章晓光说到工作与职业时的习惯用语。
在他的自我介绍中,常年在北京从事电力维修的父亲是打工;中职幼师专业毕业后在县城一所幼儿园当老师的姐姐,还是打工;对于自己,他计划毕业后到黑龙江一个亲戚家开的汽修厂打工。
虽然说出打工一词透着不情愿,虽然在章晓光班级教室的外墙上,就挂着出色完成神舟飞船等航天型号产品的高难度、高精度加工任务的精准操作手唐建平等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的照片,可在章晓光的心目中,工作职业等听起来更高大上的词语与自己离得很远。
虽然众多业内知名的‘金蓝领’出身中职,可像章晓光这样以‘打工’定位的中职生大有人在。章晓光的语文老师分析认为,打工和工作一词之差,但不同的表述,传达着不同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而中职学校生源较差,学生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普遍偏低,是造成打工心态的直接原因。
我们的生源,往往只能在中考落榜生中解决。在章晓光就读的这所第三批入围国家示范校的中职学校里,章晓光的班主任曾针对2014年新生做过一次非正式的统计,全年级中考成绩在400分以上的学生不到10%,中学阶段因厌学、违纪等原因被开除、劝退、辍学而进入中职的学生占春季招生的30%—40%。
因为中考时曾考入过老家的县重点高中,章晓光的入学成绩在同学中可谓名列前茅,备受技校老师们的瞩目和关照,但普高阶段两次因为打架被高中劝退的劣迹,成为在章晓光自己心目中抹不去的污点。
在现有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目前上中职的学生,整体来说情商和智商都不是很高,成长中受到的也多是否定、批评等负面评价,内心自卑,自我认知和把握能力普遍偏差。在省内属第一阵营的某中职学校长期担任团委书记的郑老师坦言,现实生活中,很多中职生是抱着无奈的心态走进中职校园的,在长期得不到认同的情况下,逐渐自我矮化,无法走出打工局限。
为了得到关注和认可,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很喜欢通过吸引眼球的方式来体现存在,或是自我放逐。各种浓妆艳抹、奇装异服、花里胡哨的‘杀马特’(英文‘时髦’一词的特殊音译,多含贬义)玩意儿,在这些孩子里很有市场。一位长年在章晓光学校附近摆摊的小贩告诉记者。
男生的课余生活都差不多,章晓光告诉记者,他读中职后的周末,大多是在网吧打游戏度过,玩累了,便在网吧附近租个房间休息,两天180元。而在晚上,章晓光通常都是和舍友在宿舍打牌,一直玩到次日凌晨两三点。
对于这样的生活,章晓光和他的同学们承认,偶尔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可由于对未来缺乏憧憬,这些突然失去升学压力、三观未定的年轻人,对前途的自我把握同样充满了迷茫。
之前曾有一所本地幼儿园和一家北京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到我们学校校招,物业公司招的不过是看电梯的,专业不对口,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在一所幼师类中职学校,一位教师痛心地告诉记者,可很多毕业生就因为起薪高了几百元钱,抢着放弃专业跑到北京去看电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前途完全没有规划。
事实上,中职在校生大多尚未成年,他们的很多负面言行,与其说是品德问题,不如说是心理问题。郑老师就曾经遇到过一个特别叛逆的学生,谁知在学校文艺汇演中,因为主演的节目被取消,这个平时凡事都表现得漠不关心的男生,急得差点儿哭了出来。
最终,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这个节目不但得以公演,而且被评为了全校最受欢迎的节目。那个主演的男生,也以此为契机顺利实现了‘差转优’,后来还担任了团干部,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郑老师发现,脱离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体系之后,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之下,大多数中职生是完全可以重拾自信、健康成长的。这需要中职教师投入加倍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中职生对自己定位的迷茫,不但直接造成很多人在校内学习阶段对自身学业,特别是对实训课以外的理论课、文化课的忽视,也肯定会影响他们走出校门后的发展。多位受访中职学校教师表示,近年来技术升级越来越快,中职生在走出校门前如果不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将越来越难沉下心来完善自我修养,未来也就越来越难完成向中高层技能人才的蝶变。
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是先进制造业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中职生是未来劳动力大军的基本面之一,在新科技革命、工业4.0来袭的时代,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正面临重大的转型升级,缺乏工匠精神的中职毕业生在职场将很快丧失竞争力,而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整体欠缺,也将为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隐忧。丰南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刘天悦认为,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从校园抓起,必须及时扭转学生心态,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自我价值,达到自我尊重。这不仅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也是职业素养初步养成的重要标志。
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投入的教育类型,草台班子培养不出金蓝领
一个学期下来,实训课就那么一两周。实训课课时不足,是触发章晓光萌生离校打算的直接原因。
章晓光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家里的自行车、收音机拆了装、装了拆。本来,进中职学汽修,对这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农家子弟来说,既是无奈之举,也不失为一种权衡了自身条件和就业出路之后的理性选择。
上技校,就是冲着学技术来的,可谁知道大部分时间还是念课本。章晓光说自己早已在内心与念书划清了界限,上理论课时总是无法集中精神。
不仅是章晓光——采访中记者发现,车间生龙活虎,课堂昏昏欲睡,是很多中职学校学生的共同表现。
而对章晓光的不满,学校也有苦衷:章晓光就读的这所技校,每个专业只有一个实训车间,不同年级十来个班轮流使用,我们只好把各班的实训时间集中到一两周进行。校方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样是为了便于协调实训场地和管理。
按照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文化课和专业课比重应为1∶2,专业课中,实训课和专业理论课的课时比重则是1∶1。每学期两周实训课集中安排,再加上为期一年的实习期,算下来,实训课比重已经充分达到了国家的课时要求。采访中,针对章晓光提出的这一疑问,各地不同中职学校的多位管理人员为记者做出了颇为一致的解释,听上去很是合理。
但是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最终要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相比之下,还是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才容易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刘天悦却另有心得。
作为2013年首批入围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丰南职教中心建有2.1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实训中心,建有38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目前在校生共有3865名,而实训场地一次能容纳2600名学生同时实习。
在我们这里,即使是专业理论课,也全是在实训室上。讲理论时,学生将课桌凑在一起,组成学习岛,讲完理论,学生马上散开,进行实际操作。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师生又回到学习岛研究讨论。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刘天悦口中的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投入相当大。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丰南职教中心的实训中心总投入达到了1.2亿元,除部分中央财政专款外,主要是唐山市丰南区政府财政的支持。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很多地方还做不到。
一个好焊工就是生生拿焊条‘喂’出来的。一根焊条几角钱,一眨眼工夫十几根焊条就进去了。一堂实训课下来,学生少说也得用上五六十根,再加上焊接用的钢板、圆管还有电费,这些都是成本啊。石家庄某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的一番话令记者印象深刻。
该副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焊工专业学生一天的教学成本就得一二百元,学校光靠收学费的话几乎是赔钱的——可就算是赔钱,也得让学生认真练啊。不然,草台班子怎么能培养出‘金蓝领’?
‘理实一体化’意味着高投入,不论是场地建设,还是材料耗损,中职教育都属于高投入的教育类型。而在很多人心目中,职业院校比普通院校低一等,中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中职教育在各类教育中是弱势类别,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明显。精品学校偏少,整体发展档次偏低,培养能力弱,经费投入不足。2012年国家新的免学费政策出台之后,我省许多县域职业学校至今还有40%的经费难以配套。
2015学年的招生情况确实比往年要好。刘天悦说,近两年社会观念发生了一定转变,特别是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家长,觉得与其上三本,还不如上中职好找工作。但越是面对这种好势头,越需要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内涵和教学质量,否则就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也不可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省内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很多困境,资金投入不足还只是一个表象,从深层来讲,我省确保中职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还不完善,工学结合还缺乏制度保障,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还未制定……这些都对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业内人士表示,甚至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也有待理顺。目前中职教育分别由两个政府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人社部门管理,除此之外的中职学校均由教育部门管理,不利于统筹职教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师资问题同样是中职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上升空间遭遇‘玻璃天花板’阻隔的,不仅仅是中职毕业生,连我们这些教师也往往显得低人一头。一位在中职学校工作多年的中年教师告诉记者,虽然可评正高已经写进了河北省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决定,但实际上并未落实,全省职业学校的老师评到头儿也就是个副高,现在一个正高都还没有。
其实职业院校要求理论和实训素质兼备的教师人才,对师资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位中年教师表示,因为待遇上不去,近年来他的同事跳槽、改行的越来越多,懂技术、有经验的往往被企业或是南方院校要走了,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里呆两年,也常常通过考研、公考离开。如果当老师的心都不定,学生怎么能踏踏实实学技术呢?
深度校企合作难题待解,落在市场后面追不出金蓝领
年终岁末,刘天悦一直在忙着到山西、北京、天津、曹妃甸等地考察,他说自己春节前有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专业,如何同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学校应设立哪些相关专业?与台资某集团一道搞起来的校企合作方式,能不能在其他第三产业专业推广?
这三个问题说来也可以算一个事儿,就是中职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深度校企合作问题。刘天悦说。
两年前,丰南职教中心与台资某美容集团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丰南负责订单式招生,对方派讲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学满两年后,学生统一到该集团位于上海的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实习,毕业后进入北京、上海、天津和唐山地区的该集团连锁店就业。
要想保障学生毕业后实现高质量就业而不是‘打工’,必须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刘天悦说,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相一致。
但现在相当一部分的校企合作,还只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某职教中心一位管理人员表示,所谓深度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浅层的订单式培养。我曾考察过南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汽修专业,他们和宝马公司合作,最新款宝马都送过来上课用。而我们最近给汽修专业购置5辆新车时,还得自己掏钱买,近200万元的购车花费完全需要学校和当地教育财政投入不说,在技术上也落后人家一大截。
如果能够建立深度合作,学校现在普遍存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课程设置上也将更加超前,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这位管理人员认为,深度校企合作并非只对学校有利,这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学生学习期间就是员工培训,向企业输送的都是成熟的技术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省中职学校主动融入,积极寻找对接点,已取得部分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41所中职学校实现与京津对接。但中职教育在持续发展方面仍面临着很多的政策困境,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还缺乏制度保障。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德国,国家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对合作企业进行税收减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数据,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我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与之基本吻合。但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很多中职学校的管理人员认为,要想使学生毕业后实现较为稳定的高层次就业而非简单地满足于有个地方能打工的一锤子买卖,中职仍面临很大的挑战。中职能不能延续高就业率神话,关键看能不能与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
在唐山某地,一位中职校长发愁地告诉记者,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一大型机加工企业已经停产,另一家钢铁企业正在考虑转型,这样的变化令他们措手不及:为他们定向委培的几十名技工,到现在还上不了岗。目前省内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更多的还是靠校方单打独斗,在校企合作渠道不畅的现状下,中职学校只能跟在市场需求后面亦步亦趋,这造成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严重滞后。我们急需要专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信息沟通和指导。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章晓光为化名)
除新华社图片外,本版图片均由丰南职教中心提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