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钢筋 > 正文

钢筋

钢筋箍圈下料公式(圈梁钢筋下料图解)

工品易达2022-10-13钢筋22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2×(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1、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2、外包宽度=b-2c+2d;

3、外包长度=h-2c+2d;

4、b×h=构件横截面宽×高;

5、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6、d——箍筋直径。

计算实例

例一: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例二: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设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护层厚度c,箍筋直径d,钢筋按外皮计算,弯钩为135°,那么

箍筋长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难理解,读者只要画出草图就可以分析出来,箍筋计算的关键是弯钩及弯钩平直段应该取多长才合适的问题。

在本式中,1.9d*2为箍筋的两个弯钩因为弯曲135°而产生的弧度增加值,因为我这里没有图片,就不再赘述。

max(10d,75mm)的由来,砼结构验收规范规定,抗震结构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且最低不小于75mm。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线计算的话,公式为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分析下这两个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应是两段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10d)*2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扩展资料

箍筋: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参考资料:箍筋的百度百科

箍筋标准下料公式及实例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是基本方法技术,不需要规范规定标准;图集上的公式也不是标准,施工者可以不限制计算方法,只要结果符合图纸要求。

给你一个矩形箍的公式,是本人用图形推导的,好用、简单、容易记住。

对于光圆HPB300钢筋,箍筋下料长度=2b+2h-1.51d+10d(抗震的为20d);

对于带肋HRB335,HRB400钢筋,箍筋下料长度=2b+2h-0.44d+10d(抗震的为20d)。公式中d为钢筋直径,b、h为箍筋制作尺寸(即包外尺寸)。

箍筋单根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及过程详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具体:

1、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

(1)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

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2)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

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

(3)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

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 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扩展资料

以梁箍筋为例

计算思路为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1.9d*2+8d

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8d是因为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受力钢筋的外皮,箍筋自身的钢筋还存在一定的长度,预算中计算箍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箍筋四条边多减掉了8d(每边2d),所以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还得加回来。

[img]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

1.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2.25d

45度弯勾=4.9d

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简介: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3.  举例:

箍筋弯9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值为:2*(0.285D+4.785d);当D=2.5d,平直段为5d,两个弯钩增加值为11d。

拓展资料:

钢筋切断时的长度称为下料长度。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具体分为: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料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箍筋肢数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

1.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2.25d

45度弯勾=4.9d

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简介: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3.  举例:

箍筋弯9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值为:2*(0.285D+4.785d);当D=2.5d,平直段为5d,两个弯钩增加值为11d。

扩展资料:

所谓钢筋下料,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各根钢筋切断时的直线长度,也称为下料长度,然后加以编号,分别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以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不变这个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的。

也就是说,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因此,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我们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

钢筋的检验首先要检查钢筋的标牌号及质量证明书;其次要做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 ,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创伤和叠层,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允许和偏差,钢筋每一米弯曲度不应大于四米;接下来力学性能试验,每批若小于60吨则从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两段,分别做拉伸和冷弯试验。

在截取试件时应除去钢筋两端100-500MM,在截取试件大于60吨还需在取相应的钢筋。如果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热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其它专项检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下料长度

钢筋箍圈下料公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圈梁钢筋下料图解、钢筋箍圈下料公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