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钛酸锂电池技术突破2021(格力钛酸锂电池中央新闻)
董明珠:呼吁制定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易车讯 近日,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最本质的就是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呼吁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在技术这个领域,我们一定会不断创新突破。我们注重的就是人才、技术还有质量。”
去年8月31日,格力电器竞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并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随后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
据了解,格力钛新能源拥有安全性能行业领先的钛酸锂电池、全球排名前列的钛酸锂实际电池产能和国内排名靠前的磷酸铁锂实际电池产能。此外,格力钛新能源还具备系列齐全的商用车、专用车、物流车等车型,其中新能源客车行业排名领先。
[img]董明珠30亿造车梦,全凉了
伯虎点睛: 雷军百亿造车“生生不息”,董明珠全押银隆“奄奄一息”。
上个月末,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也要加入造车大军。紧接着滴滴、华为也各自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新能源造车就像是一个永远都不缺演员的大舞台。只有表演出色才能长久地赢得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掌声。在舞台的光亮之外,造车失利的企业只能待在阴影当中,甚至唏嘘离场。
董明珠,这个曾和雷军有着10亿赌约的“铁娘子”,也沦为了这偌大舞台的阴影当中苦苦挣扎的一份子。
她集资30亿元控股22.388%的银隆,已经经历了9次股权拍卖。在拍卖网展出的上千万股中,最终也只能售出7万股,即使股权均价从最初32元每股跌到27元每股,打八折也没有人买。
押上董明珠一生资产的银隆新能源目前正处在无人接盘的尴尬境地。
01
弃帅保车
众所周知董明珠是一个“铁娘子”,一次催债她硬是一个人死守40多天,最后熬到欠账人破功,才让她把货拉了回去。
董明珠一战成名,从此在格力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着这股钢铁一般的执着和狠劲,她一路开挂,创造了格力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遇到困难时,最难 的那条路,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然而,董明珠这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狠劲,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强势,甚至在重大决策上也得不到理解。
从上任到被免职,董明珠在格力集团董事长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4年。
2016年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了格力要收购珠海银隆进攻新能源 汽车 板块。但这项提案立即遭到了格力其他中小股东们的集体反对,即使董明珠在会上威胁5年不发分红,也依旧没有改变股东们的意愿。
虽然格力最终无缘银隆,但董明珠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个人出资10亿元all in银隆,并且还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三人集资30亿人民币买下了银隆22.388%的股份。
不过这个决定的代价,便是珠海国资委决定免去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仅保留其作为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
在外人看来,董明珠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弃帅保车,一个相当于车企界18线小明星的银隆真的能担待得起这三位巨头跨界造车的厚望?
事实上,银隆的确没少让董明珠操心。
2017年末,银隆的高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格力系人员逐步进入。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危机一直在滋生蔓延。2018 年初,银隆新能源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2018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辅导终止,同时其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银隆新能源宣布裁员44%,人数达8000人;7月,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银隆在得到这笔巨额的投资后,非但没有山鸡变凤凰,反而陷入了大股东互相内斗的局面。
之后,市场甚至一度传出董明珠退股银隆的消息,但都一一遭到了银隆的否认。所幸,在2019年中旬,银隆新能源终于推出了一款叫做“银隆艾菲”的新能源MPV,暂时堵住了外界对董明珠造车决心的质疑。
可惜的是,这款新能源MPV的面世虽然证明了董明珠能造车,但却不能证明她会造车。
据银隆方面介绍,这辆“银隆艾菲”的纯电续航为450km,支持2小时快充,慢充需要8小时。乍一听,这车似乎性能还不错。但是只要稍作对比即可发现,“银隆艾菲”居然和十年前的丰田埃尔法有90%的相似度。这就意味着, 董明珠立下豪言壮志要造的车其实是一辆套壳车 !
不仅如此,该车除了梅花型车标雷人之外,在电池方面采用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该技术具备充电快,寿命超长,安全性高的优点,但续航能力却比不过市场主流的磷酸锂电池。在相同重量的一块电池上,磷酸锂电池可以跑400公里,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不到200公里。因此银隆新能源其实更适合短途固定线路,而非乘用车市场。
然而董明珠直接将该车对标奥迪,打出了43万一辆的惊人价格。
2019年尚且还能卖出去2708辆,到了2020年,前八个月加起来的销量都不足600辆。
董明珠丢掉集团董事长的职位,狂砸30亿人民币造出的“银隆艾菲”,就这样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界的一个笑话。如今的银隆,也因为电池技术落后,订单骤减,面临工厂大面积停工的状态。
02
格力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不是董明珠第一次为了拓展格力业务闹了笑话。
早在2014年,董明珠就宣布要造手机。经过一年多的招兵买马,在次年3月,格力手机正式面世。然而“空调老手”格力却在手机市场上表现得像一个只是来凑热闹的门外汉。
初代格力手机的配置一般,搭载高通骁龙4核处理器,售价1599元,其开机画面居然是董明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销量也是直接遇冷。
就在手机业务沉寂了几年后,格力又在去年推出了大松5G手机,让不少人惊呼:原来董明珠还没有放弃做手机!董明珠则表示格力一直坚守自主创造、自主研发、自己设计,只是需要时间,所以她从来没认为格力手机是失败的。
有人认为,格力“铁娘子”如此这般不务正业,无非是她好胜,想赢下2013年与雷军的那场10亿赌约。 但是伯虎 财经 却认为,董明珠实际上是想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当中掌握主动权。
眼看雷军在多元化布局,除了跨界造手机和造车外,董明珠也在积极布局格力的小家电市场。造手机是因为手机跟消费者接触最频繁,便于携带,能联网操控其他家电产品。而在家电产品赛道上,格力领跑大家电,小家电却一直忽略。因此,要想做成一套完整的格力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每一环的产品都由格力掌控。
董明珠明白,如果格力只做空调的话,在市场的地位就会慢慢被边缘化,被迫接受其他占有核心位置的厂商的“安排”。
特别是在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以格力为首的家电行业已经迎来了天花板。即使是双11购物节,空调的整体业绩下滑高达40%。面对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董明珠不得不急。
虽然小米在赌约期内的业绩还是比格力少了232亿人民币,但是就在赌约结束后的一年时间内,小米就完成了反超,总营业额突破2000亿人民币。根据小米的增长趋势,格力只会被越拉越远。
董明珠早就意识到, 如果再不让格力业务有所突破,未来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
无疑,在梭哈珠海银隆这件事上,董明珠的本意也是如此。
她以为,只要能在新能源造车上掺上一脚,格力就能以此找到突破口。只可惜,董明珠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实并没有她表现出来得这么高,每一次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什么火就做什么。早到跟着雷军做手机,晚到如今跟着华为造芯片。 总的来说,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其实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制造业商人,甚至有人评价她是将才而非帅才。
03
造车不容易
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就进入了爆发期,而进入2017年后简直就是“井喷式”的增长。当前中国 汽车 行业年销量已经突破2800万辆,并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国已成为市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国家。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 汽车 上。
但是跨界造车谈何容易?第一个成为炮灰的贾跃亭还在“下周回国”的路途上, 蒙上双眼豪赌式狂奔正是这些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上最真实的写照 。
曾几何时,董明珠也多次炮轰贾跃亭造车,“贾跃亭一开始是不是想骗钱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我相信帮贾跃亭的人太多太多,结果让太多人失望”。但当董明珠自己造车后,她也走上了一条同贾跃亭相似的老路,激进扩张的同时多线作战不够专注,选择造车的方向没错,但是发力点却用错了。
其实在格力之前,亦有不少家电企业看中 汽车 行业的高利润,纷纷涉足但最终黯然退出。新能源 汽车 产业虽然是当红炸子鸡, 但目前产业链尚未完善,如果用全包全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的方式造车,势必会超出企业自身的能力,从而拖累原有的产业 。
虽然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基本铺就了一张宏伟蓝图,但是其操作系统、芯片、电池寿命以及续航时间却还是横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何同样是宣布造车,雷军赢得的呼声却比董明珠要好呢? 实际上,雷军和董明珠当年对赌的并不是表面的10亿,而是互联网制造思维和传统制造业思维的对决。 而在这场对决当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制造思维的可能性。
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最重要的是轻资产,采用代工模式。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除了“车”本身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当成一个高 科技 电子产品。而要研发一套自主的智能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显然并非易事。
伯虎 财经 认为,相比于亲自上跑道,家电企业可以当参赛选手的后勤部队,放弃整车生产,与成熟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合作形成供应链的一环,如松下之于特斯拉。 董明珠可以集中精力让银隆研发生产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或许还能和雷军的小米 汽车 合作一把。
参考消息:
1. PCB资讯:董明珠做手机成功了吗?
2. 雷 科技 :董明珠做手机真成了?格力手机 2 卖了几十万台,还将推骁龙 835 款
3. 企业文化评论:格力业绩下滑,营收暴跌442亿,董小姐还能任性多久?
魏银仓用“空壳公司”骗走董明珠26亿,携巨资逃往美国,结局咋样?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无论中外,人们总是为了利益而奔波,并且乐此不疲。不过这本就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只要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谋求利益,他人也无话可说。
然而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却选择了一条歪路来谋求利益,他通过无数个谎言,成功骗取他人信任,卷走26亿后立刻上演“消失”戏码,他便是前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而他所欺骗的对象,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董明珠的大名,想必各位读者朋友都略有耳闻,作为一名毫无背景的单亲妈妈(丈夫在儿子2岁时病逝),她的前半生特别艰苦,但她却从未放弃,36岁那年,她鼓起勇气,带着儿子来到珠海,并成功通过格力集团的审核,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
在此之前,董明珠甚至不知营销为何物,但她却凭借着毅力和“死缠烂打”的精神,在40天内追回一笔42万元的债务,成功获得上级的赏识,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董明珠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了整个公司的8分之1,堪称业内奇迹。
但董明珠并没有因此满足,继续奋斗在最前线,次年,她的个人销售额上升到3650万元,但公司还来不及高兴,就迎来了一次严重的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面对对手的诱惑,董明珠不为所动,坚持留在格力,并顺利带领格力集团挺过这场危机,1994年,董明珠全票当选公司营业部部长。
在董明珠的带领下,随后几年中格力公司不断创造奇迹,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而董明珠作为最大的功臣,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她也因此获得“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的称号。
按理说这样一位眼光毒辣、手段高超的女强人,是很难骗过,甚至无法骗过的,那么魏银仓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魏银仓,前珠海银隆集团董事长,这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开发的企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明珠和魏银仓见面,他知道格力集团对新能源技术非常感兴趣,便主动向董明珠推销自己的公司。
根据魏银仓的描述,他们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名叫“钛酸锂”的技术,一旦成功,就能大大延长电器类产品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实现“快速充电”。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家电的电池使用寿命在30~40年之间,而钛酸锂电池能达到50年,甚至更久。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若是格力的电器能换上这种电池,一定能引领整个行业,并进一步稳固格力的地位。
董明珠非常心动,故而与魏银仓进行了多次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她也愈发心动,于是董明珠决定收购魏银仓所在的珠海银隆公司,预计花费150亿元。如此大的项目,自然引起了格力集团内部的争论,很多人都对此持否定意见,认为风险过高,并且这项技术大家都不了解。
但董明珠却坚信,这项技术可以改变整个电器行业,于是以个人名义,与其他几位大老板对该集团进行了26亿元的投资,支持魏银仓搞研究,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董明珠渐渐产生了怀疑,经过调查发现,魏银仓所说的“新技术”根本就不存在,是他拿来哄骗自己的。
与此同时,董明珠还发现该公司根本就没有什么业务,内部管理极其混乱,早就处于亏损状态,根本就是个“空壳公司”!等到收集好证据,董明珠直接报警,警方也迅速将魏银仓定为通缉犯,实施逮捕。
但狡猾的魏银仓早就“留了后手”,他拿着董明珠的钱,逃到了美国,如此一来,魏银仓顺利逃避了我国法律的制裁。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和他一起实施诈骗的珠海银隆原总经理孙国华,目前已经被我国公安部门顺利逮捕,而他们两人的家人,则因为他们的犯罪行为,遭到严格监视。
作为通缉犯,魏银仓不得不在美国隐姓埋名,终日躲躲藏藏,失去了自由生活的权利,无法回到故土,即使拥有那么多钱,也无法行走在阳光下,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关于格力钛酸锂电池技术突破2021和格力钛酸锂电池中央新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微信号:ymsc_2016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