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焊条 > 正文

焊条

祖孙三代上海工匠,那个坐在发动机盖上被钢铁轰鸣震撼的80后这样锻造自己

工品易达2022-10-20焊条16

匠之初

小汽车为什么会奔跑、发光?在童年时代夏樑的眼里,家里的那些玩具汽车仿佛一个个神秘的魔盒,充满灵性。是谁赋予了它们生命?他找来改锥,把小汽车一个个拆开。电池、线路、零件……哦,里面原来是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1981年12月,夏樑出生于上海市虹口区。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人家庭。20世纪20年代,曾祖父从浙江来沪务工。1951年,祖父进入新沪钢铁厂。父母和两个叔叔全是产业工人。

说起来,夏家与钢铁、汽车似乎有着不解之缘。祖父曾是钢铁厂炉前工,祖父的弟弟在汽车厂工作,父亲是宝钢运输部驾驶员。小时候,夏樑常常跟随父亲去工厂。父亲灵巧地转动手中的方向盘,伴随着强烈的轰鸣声,那个庞然大物像怪兽一般,瞬间狂奔起来。

祖父炼出来的钢铁,被父亲运往汽车厂,又被祖父的弟弟造成汽车……幼小的夏樑坐在发动机盖子上,看着这神奇的世界,整个身心在钢铁的轰鸣中震撼。

仿佛有一种无形的磁力,已经晃动了夏樑的生命罗盘……

1997年,夏樑考入上海水产学校。毕业后,再入上海水产大学深造。在校期间,成绩门门优秀。渐渐地,他的理想进一步明晰:未来的自己,要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每每想到这里,他便愈发努力。2002年,他成为同届学生中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空调制造企业,负责售后维修保障。一年之后,苦恼日益浓稠。在他心底,绝不仅仅想成为一名维修人员,而是要钻研技术,探究机器内部的奥秘。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上汽通用汽车公司的招聘信息。

果断报名。

层层选拔,如愿中选。

这一天,是2004年6月24日。

入职之前,车间便为他选择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带教师傅庄威。这一天,庄师傅热情地将劳防用品整理在一个袋子里,交给他。随后,掏出工卡,在门禁上嘀了一声。

机械世界的大门缓缓打开了……

汽车的秘密

在新奇与忙碌中,3个月过去了。

夏樑却越来越失望。这里的一切与他的设想并不一样。

最初,他被安排在基层当工人。焊装车间1000多人,大都集中在生产流水线上。车身焊接,几乎全是人工操作。数十公斤的焊枪,需要肩扛手提。每天下班后,手臂肿胀,双腿如铅。之所以选择上汽通用,就是因为对技术有一种浪漫的憧憬。万万没有想到,每天竟然如此苦累。他抚摸着肿胀的胳膊,感叹自己的幼稚无知。

这些细节,没有逃过庄师傅的眼睛。他语重心长地对夏樑说:这就是基础,这就是入门。手艺和技术全在苦累中。

师傅的这番话振聋发聩。是啊,无论干什么,吃苦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在生产一线体味过劳动的辛苦,只有在劳累中流淌过汗水,才能明白怎样将双手与机械相连,才能让自己的感觉与机器的神经末梢相通。

原来只是想着累、怕着苦,怎么就没有料到这是一场修行?这最基层、最苦累的焊工,正是最基础的技术呢。

半年之后,夏樑终于端正态度,从操作工学起,一步步开始考试。操作工分为四等,还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同样也是四等。

他苦练技术,只用4年时间,便拿到了全部证书。这期间,他还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2006年,拿下公司冠军;2007年,再夺基地冠军!

夏樑

2009年,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车间人员也迎来分流。

当时,摆在夏樑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走管理岗位,将来有可能成为车间主任、总经理。二是走技术路线,做一名设备维修工程师,将来的方向是技术权威。从世俗和现实角度看来,前者更为光鲜、体面。

在人生的重要抉择面前,夏樑也曾犹豫。他是党员,深得领导赏识,又善于与人沟通,更熟悉生产管理岗位。按照常理,走管理岗位是他最自然的选择。然而,恍惚间,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想起了自己儿时曾经的美好憧憬。

他越发感觉做一个技术奥秘的追寻者更有价值,走得更恒久。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的顶尖工匠们,像艺术家、医学家一样,终身受人尊崇……

于是,短暂的考量之后,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跟着师傅如饥似渴地学习设备调试,揣摩机运原理,掌握伺服焊枪等高精尖技术。

夏樑,渐渐走进了一个绚烂多彩的技术世界……

破解天书

一行行没有注释的代码,外国工程师复杂的眼神,让夏樑陷入重重苦恼。

那是2012年。这年3月,公司从德国引进全新的激光焊接技术。当时,这项技术在国内汽车生产行业里还是一片空白。为了配合这套设备的引进和应用,车间需要安排一名工程师全程跟踪学习,以我为主,掌握核心技术。

夏樑满头愁绪。是继续留在目前领域,还是主动出击挑战新擂台?

激光焊接技术在机器人调试中工艺最复杂,其难度在于用1.5mm的激光光斑照射1mm的焊丝,并精确地在焊缝上定位。这项技术的重要参数全部掌握在外国专家手中。

这时候,庄师傅带他走进了车间门口的机器人工作室,向他介绍了另一名党员师傅——机器人大师臧俊。

在臧师傅的支持下,夏樑毅然走上前!

但刚刚开始,便遭遇当头棒喝。或许是在谈判时打了擦边球,为了项目服务的持久性,外方在一些方面有所保留。他们将机器人程序打包,重要参数全部加密。外国工程师在现场只负责具体调试,而对与设备相关的内容讳莫如深。

有一次,外方工程师正在调试,只见机械臂在他的操纵下灵巧地发射出激光,在钢板上精准工作。夏樑悄悄走上去。没想到,外方工程师立刻弯下身子,架起双臂,把调试机器人的示教器屏幕挡在胸前。一双蓝色的眼睛紧盯着夏樑,像是在宣示自己的主权。

夏樑一怔,只得悻悻而去。

调试结束后,外方工程师离开现场。夏樑赶紧冲过去,却大失所望——调试代码的注释被删除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行行仿若天书般的字符。

没有相关注释,我方操作工只能机械操作,却不知原理。焊接车型稍有变化,就只能邀请外国专家专程前来,重新调整焊接参数。而聘请外方工程师的费用按小时计算,一寸光阴一寸金。

夏樑深受刺激。自己技术不过硬,虽然花了大钱,但仍旧受制于人。

怎么办,怎么办?

一行行代码就在眼前,操纵激光的奥秘就在里面。然而,徘徊在大门口,自己没有钥匙。

这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挑衅。他苦苦思索之后,把两位师傅请进机器人工作室。经过一番讨论交流,他咬牙把解决方案说了出来:用最笨方法,暴力破解代码。

接下来的无数个日子里,夏樑找来一台机器,输入外方提供的迷乱代码,然后一点一点试错。修改一点,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再修改一点,再看机器人的状态。这千余个参数,有难以计数的组合。像蚂蚁搬家,像愚公移山,他一行行操作,一点点修改,聚精会神地观察和记录着每一点改动带来的细微变化。

大半年过后,夏樑终于理清了代码与机器人行动之间的关系,最终掌握了激光焊接编程调试方法。

外国工程师震惊了,一个技术工人,竟然破解了代码的奥秘。

相对于传统的焊接方式,激光焊接好处多多,不仅能提升车身强度,增加安全性,而且成本更低,焊缝也更加齐整美观。过去,只有高端轿车才会使用激光焊接,而上汽通用的全部车型,从此普及了这项技术。

这一次突破,不仅带来了惊喜,也赢得了尊重。面对夏樑,外方工程师竖起大拇指,伸出了友好的双手。双方像久违的好友一般,在技术世界中言笑晏晏,自由畅谈……

奇妙的鲁班锁

夏樑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书。他的爱好便是琢磨技术。

从学生时代开始,他最喜欢手工画图。艺术家们曼妙的线条让他提不起精神。他更欣赏那种严丝合缝、一丝不苟的机械图纸。平面图上的每一块部件、每一个齿轮,在他脑海里都能跳跃成一台立体的机器。

夏樑

2017年,车间新引进8台工装切换设备,但设备在运行中总是故障频频,耽误生产。不久以后,一个项目攻关榜张贴在党支部宣传栏,招募有识之士解决问题。

在车间有限的作业区域内,机器人手中的工具需要依据情况随时调换,而这就需要可靠的切换系统。

夏樑决心和团队一起拿下这个难题。于是,一项公司级跨业务部门合作的支部先锋行动攻坚项目由此而生。

然而,困难远远超过想象。车间里空间有限,怎样才能让新系统既功能多样又安全可靠地在狭小的地方做出道场来?

其中,机器臂与工具之间的连接系统是最大的难关。

国内已有的连接系统大致有两种,但对于夏樑来说,或受制于尺寸,或受制于连接强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上班时苦思,下班时冥想。晚上睡觉,梦中也是黑云压城。

夏樑6岁的儿子也是一个小小机械迷。那一天,孩子收到辅导机构赠送的一个小玩具——鲁班锁。小家伙打开包装,想要把玩具拆开。可这个鲁班锁牢牢地扣在一起,怎么都打不开。孩子着急,哇哇大哭。

夏樑拿起来摆弄了几下,才发现端倪。这个鲁班锁由两块小部件组成,接合部分是两个小钩子。只有以一个特定角度灵巧地旋转进去,才能正好钻到卡座里面,牢牢地锁死,合二为一。

啪的一下,鲁班锁打开了,孩子欢呼雀跃。

夏樑的心锁也咔的一声轰然洞开。

一套全新的工装更换装置诞生了。全套切换系统从此正常运行。

2018年开始,车间开始酝酿车身运输线的改造。汽车生产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制车钢板首先在冲压车间变成车身部件,然后在车身车间由零变整,焊装成为整体,随后进入涂装车间喷涂上漆,最后在总装车间安装动力总成与内饰,成型出厂。

车身车间是车辆成形的关键。钢板冲压而成的大大小小上百个部件,最终要在运输线上汇成车身与四门两盖,组合焊接成为整体。整个车间的运输线,高低分层,左右互联,像一根弯弯曲曲的盲肠。传统的单线生产,一根线走到底。但为了提升效率,夏樑所在的车间,要同时生产四种车型。这就要求机动线实现一种智能、自动识别车型、可排序的流水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个车间的最佳生产状态。

四个车型同时进行,怎样才能整齐有序,又不会混乱碰撞?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啊。而且,留给夏樑的时间也相当紧迫。车间的生产不能耽误,不可能整体停产改造,只能利用半个月一次的零散检修时间。

没有试错时间,必须一次成功!

为了梳理清楚车辆运行排列的循序,夏樑的大脑飞速地运转起来。整个过程,就像自己的左脑与右脑同时下围棋。那一段时间,他仿佛成了一个纯粹的思考者。一步、两步、三步,满脑子都是不同车型的排列顺序、方式。

琢磨,模拟,再琢磨,再模拟。渐渐地,一条条线索慢慢明晰,一脉脉逻辑默默浮现。半年的改造过程中,流水线上的车型,像校场上的士兵,在夏樑的指挥下从容有序,没有发生一起碰撞事故。

就这样,夏樑用不足2000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完成了6套庞大的机运系统改造,并预留了同时生产7个车型的通道。

这样复杂的流程改造,在国外,投资最少要2000万美元。

这套系统是全球最先进的柔性化混线生产模式。

傲慢不再

2017年,焊装车间引进了一套意大利车架拼装设备。这套设备的核心,是焊接车身的一整套智能化工装夹具。别看这些零碎物件不起眼,却是一个个灵妙无比的千手佛,纵然日夜繁忙,定然纤毫不爽。它们将运输线送来的车身部件牢牢夹紧,然后,手执焊枪的机器人一拥而上,将整体车身焊接成型。

这套设备采用不久,夏樑便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每当生产线运来不同车型的车身部件时,机器人手执焊枪、一动不动,做愣怔状,约十几秒。

原来,由于车间同时进行多车型生产,相应配套的夹具必须随机更换。这样一来,整个生产线就要暂时停滞,等待夹具到位。

问题,就出在这里!

在一次党员议事会上,夏樑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

是啊,如果一天切换50次,每次耽误10秒,一天就失去500秒。按每60秒生产一部车的话,一天损失接近10辆车。这可是上百万元的损失啊!

夏樑主动拜访意大利专家。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专家傲慢地摇摇头:不,这是标准程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改动。

火辣辣的热望,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怎么办?自己干!

这部分时间应该怎么节省呢?如果车身部件在运输过来的时候,配套的工装夹具也动起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说干就干,他在机器人工作室里制作了一个试验台,开始攻关。车身动,夹具动;车身到,夹具到。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不停地重复着,像中了魔法。终于成功!

当车身部件向指定位置移动时,配套的工装夹具也随即行动。两者同时到位后,机器人毫不耽搁地举起焊枪,无缝对接,径直工作。

当夏樑把改进后的系统展示给意大利人时,意大利人终于不再傲慢,而是将这套系统变成了他们的标准。

车间同时生产四五种车型,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车架拼装问题,放置车顶的对中台也是一个大难题。

不同型号的汽车车顶要通过对中台,才能精确定位到车架上,以便焊接。不同的车型,自然需要相对应的对中台。这样一来,在狭小的车间里,四五种车型就需要铺开四五个对中台和配套设备,配备相应的人员。

这样的话,又会出现新问题。如果生产稍有变化,对中台以及配套的设备就要拆除、更换。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浪费。而且由于空间限制,车间根本无法提供充足的场地。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国外和其他汽车生产厂家的经验是:做一个四五面的翻转台。这个翻转台像一个玲珑的小骰子,需要哪种台面,一声令下,所需台面就会灵巧地翻转上来。然而,这种方案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在夏樑看来不可持续发展。如果将来生产六七个车型,甚至更多呢?

夏樑,又陷入沉思。

当时,科幻电影《变形金刚》正在上映,电影中机械美学的艺术化表达、新奇的科技感与未来感,令夏樑如痴如醉。在惊叹于编剧巧妙构思、画面新奇震撼的同时,他猛然想到,其中的主人公随形切换、变化万千,为什么台子就不能变呢?

灵光乍现,如果把对中台做成可变支撑点,只要支撑点可以变化,一个平面不就可以同时支撑多种尺寸的车顶吗?

夏樑愁烦心,瞬间亮堂堂!他立即投入设计制造中。

在这中间,可变支撑点的重复精度是难点。不同的车顶到来之后,支撑点就要进行相应变化。而这种反复的变化,最考验支撑点移动的重复精度——在大量的移动之后,支撑点是否还能保持在最精确的位置?

这就用到了日本进口的伺服电缸控制器。这是日本公司的最新设备,虽然定位精度极高,但试验过程中负载能力却达不到应用要求,指示灯屡屡报警。

夏樑十分纳闷,难道是自己的设计过于理想化?反复试验之后,他感觉问题可能出在设备的参数设置上。于是,他力邀日方工程师前来现场。日方工程师却说,我们的产品出场之前反复调试,不会有问题。

现场试验,故障报警灯再次亮起。

夏樑非常认真地与日方人员说,我进一步判断,症结应该就在于推进斜率的误差。请把我们的控制器打包带回你们试验室,进行确认。

一个多月之后,最新调试过的伺服电缸控制器运回来了。

在事实面前,日方终于承认错误。

中国工匠,让他们不得不佩服!

夏樑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设计了一个11轴伺服联动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支持同时生产五个车型,且可以无限拓展。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已经做到

2019年,夏樑荣膺上海工匠称号。

现在,整个上汽通用的车身车间已经全部实现机器人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生产线。其中经过了十几项大改革、一百多项小改革。车间人员呢,也从夏樑刚入职时的1000多人,减至不足300人。他们大都在后台进行监管与维控。整个生产现场,几乎不见人影,全是机器人挥舞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在不知疲倦地、精准地劳动着。

夏樑

机器人可知道,这个智能生产线的完成,仰仗于党员先锋行动支持下的夏樑团队?

社会的大树需要美艳的花朵,更需要朴实的主干。缺少花朵,这个时代可能会缺少浪漫、不够香软。而缺少躯干,这个世界会一派混乱、坍塌沦陷。

所以,我们要清楚,支撑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定海神针,是什么?正是一项项创新争优的科学技术,正是一批批领先世界的中国制造,正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中国工匠,为这个国家创造着丰厚的物质基础,才有了民族的强盛、城市的繁荣,才有了我们生活的便捷和幸福,才有了大地的丰收,才有了丰收大地里的花花草草,才有了花花草草里蛐蛐的吟唱、蝴蝶的蹁跹……

在我采访的前几天,由国家人社部授权、全国机械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车身焊装(智能焊装)大赛在广州举行,夏樑被邀请出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命题组组长。

夏樑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汽车车身自动化生产方面的国家级专家。

其实,他已经做到了!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李春雷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