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碳中和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机遇)
展望“碳中和”未来 新旧势力纷纷不遗余力
“碳达峰”“碳中和”将为 汽车 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新能源 汽车 有何发展痛点和解决之道?新能源 汽车 如何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与升级?智能电动化市场渗透节奏如何?
6月13日,2021中国 汽车 重庆论坛的闭幕圆桌会议环节,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宇:车企应该扮演节能减排先锋角色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称,“碳中和”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
对国家而言,要求在经济、外交等各维度以此为纲领;对于企业来说,碳排放总量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作为由传统内燃机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行业, 汽车 应该扮演起节能减排先锋的角色。
从各主要能源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纯电动车在分散部署情况下减排效果最好,氢能在能源转化、储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分散部署情况不太便于运输。
刘宇介绍,作为国内第一家新能源企业及国内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 汽车 公司,北汽蓝谷用11年时间累计销售了超过54万辆纯电动 汽车 ,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未来,北汽蓝谷将继续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将纯电动 汽车 的应用与推广作为主营业务,同时着力推动电动 汽车 的智能化,以纯电方式为基础,贡献更多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李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唯一阻碍
在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眼中,2021年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李斌列举了一组数据。
从渗透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超过46万辆,全年来看完成200万辆不在话下。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季度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达到22.3%,上海更是超过1/3。全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达到10.5%,5月份已经增长到11.5%,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都要快。”
李斌认为,智能电动 汽车 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到2030年占新车的比重将超过90%。从用户构成来看,私人购车的比例也已经远远超过运营车辆,行业增长引擎因此完全发生了改变。
当然,李斌承认,新能源 汽车 行业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唯一能阻挡新能源进程的就是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铺设的速度。不过,随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车企在现实中也将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李斌称。
何小鹏:智能化将对“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
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燃油动力甚至混合动力都会带来冲击,但纯电、氢能源会被推着往前走。
对于中国 汽车 企业而言,“碳中和”为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出口到全球的 汽车 ,绝大部分是大排量。在此基础上,何小鹏建议车企应重视两大方向:其一是如何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碳中和”,其二是如何保护好数据隐私。
智能化和“碳中和”是否存在关系?何小鹏认为,无论是理想的增程式、小鹏的纯电,都涉及到在充电体系中如何使能量被更加充分地利用,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更轻松地保护环境,这其中就牵扯到智能化的关键作用。
何小鹏为此想象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在凌晨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搭载了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缓慢驶出,前往充电站补能,充满电后再以无人驾驶的方式自己回家。在何小鹏看来,这便是智能化对“碳中和”的变革。
沈亚楠: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仅为低碳就选择新能源车
沈亚楠分析称,目前来店的潜在客户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理想ONE卖得好也是因为产品定位主要面向家庭用户。作为增程式车型,理想ONE虽然不能实现完全的零排放,但实际上也成功将油耗降低了60%左右,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无论选择纯电路线还是增程路线,只要能够将传统燃油动力转化为适合消费者的新能源动力,就是对节能减排最大的帮助。”沈亚楠称。
此外,沈亚楠表示,理想也在跟进高电压、高速充电等模式的研发。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这一技术将在2023年推向市场,届时, 汽车 10分钟便能充够400公里的续航,用户的里程焦虑将大大缓解。
吴保军:新能源 汽车 面临三大痛点
“2021年是新能源 汽车 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客户在对比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电动车,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加速融合、不断发展。”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认为,新能源引领的技术变革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 汽车 行业目前还面临几大痛点。
第一是电池及充电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锂电/氢能源/燃料电池、慢充/快充/换电各有优、劣势,且商业化的速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要符合新能源 汽车 的效率需求。
第二是成本的难以把控。新能源车和传统 汽车 架构不同,导致成本结构也有所不同。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成本只占传统 汽车 成本的25%,而新能源 汽车 的“三电”系统成本占到了成本的50%,而且“三电”的主要原材料是锂、铜等疫情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铜和锂都在其中,更加雪上加霜。
第三是销量规模与传统 汽车 相比相去甚远。国内新势力造车、单一整车厂还没有出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企业。而对传统 汽车 来讲,20万辆才刚刚跨过生死门槛,60万辆是规模化竞争的门槛,100万辆才能初定谁是英雄。
如何解决以上痛点?吴保军认为:“快是应对行业变革的法门。技术要快迭代、快融合,销量要快增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业浪潮下获得机会。”
杨大勇:“碳中和”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看来,“碳中和”是供给侧的改革,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研究成果显示,到2060年的时候中国在清洁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会高达100万亿人民币,其中到2023年中国低碳产业的产值预计会达到23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以上。
杨大勇认为,由于 汽车 产业链比较长, 汽车 行业的“碳中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把整个循环经济囊括其中。以一辆燃油型SUV为例,根据碳测算, 汽车 零部件制造占比为14%,整车制造环节为1%,燃料生产环节为9%,整个生命周期燃料使用的碳排放达到76%,占大头。“碳中和”考验着企业的战略智慧,这也正是长安为什么坚决做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杨大勇介绍,长安 汽车 正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转型,在“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指导下,长安 汽车 以用户为中心,加快推进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转型;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核心技术突破;贯彻低碳的设计理念,提供更加环保的出行体验;建立轻捷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低碳制造的发展。
“ 汽车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有中国品牌和产业链伙伴要一起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共同创造更加低碳的 汽车 生态。”杨大勇总结道。
必和必拓助力中汽数据发布《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
在必和必拓的全力支持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数据)于今日在天津召开的行业论坛上发布了《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中汽数据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旗下子公司。今年三月,必和必拓与中汽数据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助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前景的相关研究。
本年度的发展报告旨在助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报告共包含六个章节、十三个专题,围绕行业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动力电池技术、关键材料以及汽车行业的远景展望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潘文怡进一步表示道:“以年度报告为载体,以今天的论坛为平台,与行业伙伴、政府机构以及公众广泛分享研究成果,是把中汽数据的研究工作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为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关键步骤。希望这些努力可以推动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我们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一个体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世界领先的电池生产商云集于此。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保障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的镍等原材料的可靠以及可持续供应将至关重要。
目前,必和必拓约85%的镍金属用于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的制造,而在2017年,这个比例仅为约21%,再前几年还不到5%。作为一家注重社会责任的资源企业,和坚实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必和必拓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为中国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做出贡献。
碳中和带来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数字化技术助力绿色化发展
2021年的上海车展是经历过疫情后的车企首次重磅集体亮相,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成为这个老战场的新热点。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将成为行业实现减碳的关键路径。
4月20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期间,由腾讯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拥抱变化、拥抱绿色发展——碳中和驱动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举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腾讯副总裁钟翔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蔚来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沙龙智行CEO文飞等行业代表,就“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度交流。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表示, 低碳化发展给科技企业和汽车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机遇。双碳目标将引领全产业链生态重构,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已经深度融合,共同面对这个时代的命题,用数字化的手段更好助力绿色发展。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
科技创新力量融入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这一轮变革中心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汽车行业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电动化成为这一轮变革的中心,车企正在以战略性的眼光,布局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产能投资,抢占先发优势。同时,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在深度融入汽车产业当中,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
“至205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汽车产业碳排放将持续提升,对道路交通减碳形成巨大挑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谈到,汽车产业将沿着2028年碳达峰-2050年近零排放-2060年碳中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碳中和。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发展新机遇,将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方面,国家持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目前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深入底层,数字化的方法也将更好的助力绿色化的发展。”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说道。
汽车产业已共识,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产业链将迎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产品、服务、能源革命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汽车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将推动绿色生态和新兴商业模式重构。这样的百年机遇下,汽车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将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全新定位,提升软件和效率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成为数字化电动汽车普及者。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智能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和计划二(智能化电动汽车架构),坚定完成智能化、电气化的转型升级,并与腾讯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汽车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从产品设计和运行使用过程中减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示,汽车产业的减碳,需要重点关注产品技术低碳化、运行使用低碳化、制造过程低碳化以及生产和上游能源低碳化等维度。
在汽车产品技术低碳化方面,主要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两个方面。在能源使用方面,国家持续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水平,到2035年达到百万量级保有量。沙龙智行CEO文飞谈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是能源与汽车产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产业链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同时,电动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将从更高层面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运行使用环节,行业共识一方面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配套设施,提高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率;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发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用户运营能力,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形成有效的用户低碳出行运营机制。
蔚来汽车在此领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让更多人开上电动车,提供全场景补能体系。不久前蔚来与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充电换电网络,走向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企业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充电、换电的公共服务效率,打通用户、app或者小程序以及充电桩体系,让补能的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同时,车电分离的BaaS服务,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运用数字化能力对电池资产高效集中的管理,提高电池使用率。
数字底座是智慧工厂和绿色产业链的核心基础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前,汽车产业早已投入绿色制造,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绿色产业链的建设还存在不少挑战,需要从汽车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构建绿色的产业链体系,并追溯供应链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碳排放。
行业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产品碳排放的计算和追踪体系,实现碳排放的数据透明化和可追溯化,以方便车企展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行动。从用户的角度,也依赖数字化的方法,让用户像了解产品配置一样了解车辆使用背后的碳排放,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
产业行动已经开始。例如,长安制定了2025年降低制造过程碳排放60%以上的目标,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工艺开放、能源智能调配及绿色直供等手段,将生产效率、环保对策效率及能源效率有机结合。2020年,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基地在整个生产和运营环节已实现100%可再生电能的使用,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电能碳中和的汽车制造基地。极星也已经开始探索在全生命周期计算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供应链、生产制造、物流以及用户在使用汽车和报废各阶段的碳排放数量。
碳中和是全世界、全人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在汽车产业面向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在技术创新、产业链联动以及鼓励公众低碳出行等领域等做出努力和贡献,推动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那么,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能如何呢?这样的行为是否会让新能源在汽车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呢?
第一,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些消费行为都促使了车企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现退坡现象,很多消费者享受不到优惠,购车成本也就明显增加,购买能力相应的也减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销量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可观,工厂自然也会出现了很多的库存。
第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
第三,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动,甚至是一些硬件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跟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仅仅面向国内销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时还有共享汽车、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等项目的带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会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和前景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优胜略汰,对于一些自身条件过硬、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们的未来依旧是具有优势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2021年12月14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主办,必和必拓集团(以下简称“必和必拓”)支持。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主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发表致辞,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本次发布会受到来自相关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广泛关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5000人次。
吴志新副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部分研究成果。
必和必拓集团首席商务官潘文怡在致辞中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一、发布最新行业报告,深入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发布会上,在现场和云端观看的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王跃奎、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助理梅胜军、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刘晓萌等初版单位、支持单位领导,行业和企业专家代表上台,共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报告从产业环境篇、车辆能耗篇、产品属性篇、技术应用篇、热点专题篇、长期展望篇共6个篇章铺开,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全景式分析和展望。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在会上对报告内容做了重点解读,报告针对汽车产业“双碳”目标下的全新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呈现以下6大亮点内容:
多年深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3个“连续”:
连续7年开展中国车用能源消耗测算,为国家能源消耗监控与行业燃料需求分析提供系统性数据支撑。
连续7年跟踪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为主管部门实施双积分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连续7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产品技术数据,全方位扫描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
面向“双碳”目标与转型的全新机遇——3个“首次”:
首次构建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测算模型,科学评估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情况,为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首次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与行业、头部企业专家携手,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首次提出“双碳”背景下面向2035年的分场景、分区域、分车型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
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解读报告的亮点和主要结论
二、聚焦“双碳”战略,携手行业、企业专家共话产业热点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作出全新改版:热点专题篇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新增长期展望篇,介绍了中汽数据中国汽车2035年电动化路线图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专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联合撰写。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的专家代表也在会上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分享最新成果。
来自必和必拓集团的包文骏做了题为《可持续供应,推动低碳高效产业链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阐明了交通行业电气化势不可挡的趋势,再从电池行业重要的原材料——镍资源的供应情况出发,给出了未来十年内电池镍需求将增长500%以上、电池行业的原生镍需求将占全球原生镍总需求量的20%以上的预判,进而说明了电池供应链降低碳减排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必和必拓基团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价值链的可靠供应商,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经理刘子瑜做了题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出发,阐明电池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给出了随着电动化加速,TWh时代将于2024年左右提前到来的预判。另外,报告也表明了碳中和目标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数字化研发平台、高通量计算等措施,应对未来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刘仕强做了题为《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评价》的报告。报告从新能源汽车事故快速上升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事故具有车型多样化、温度高关联性、储能系统高关联性、诱发原因模糊性等典型特征,并通过描述热安全、充电安全、机械安全、浸水安全等各类动力电池安全测试场景,说明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测评体系的设想。
中汽数据研发专家禹如杰做了题为《面向2035的汽车全面电动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报告综合考虑能源、双碳目标、环境、国际竞争四方面外部约束提出汽车电动化发展目标,即2025、2030、2035三个时间节点在温和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0%、40%、60%,在激进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5%、50%、70%;另外,报告经进一步分析测算提出分区域(将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按电动化优先等级划分为试点区域+5类城市,)、分车型(乘用车中出租租赁电动化推进快于私家车公司用车;商用车车型划分为四个梯队)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
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专家代表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做主题演讲
未来,中汽数据将继续以汽车产业大数据为基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为平台,深入践行央企行业服务的责任,向政府、行业、企业传递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助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汽车领域低碳化发展贡献力量。
如对报告感兴趣,欢迎联系:
联系人:李宏伟/冀然
电话:18222357890/13299962911
邮箱:lihongwei@catarc.ac.cn/jiran@catarc.ac.cn
关于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和碳中和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机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微信号:ymsc_2016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