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碳综合 > 正文

碳综合

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感受(低碳经济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工品易达2022-11-10碳综合13

从碳达峰碳中和看新能源电动车

一、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那么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通俗易懂地说,2030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2060年碳中和,就是我国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二、推动碳减排,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我认为,展望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前需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需要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引领更加明显、绿色发展成为内在要求、开放共享成为常态。虽然 清洁能源的开发耗资大、周期长、外溢性强,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传统化石能源无法快速从相关产业领域中完全脱离,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三、为了能够实现“碳中和”,我们每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呢?

例如拒绝一次性筷子,节约打印用纸,节约用水,少用一次性用品,改用新能源电动车等。说到新能源电动车,随着“双碳”计划的推进,电动 汽车 逐渐普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 汽车 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不但可以降低城市排放而且使用成本低,可以随心浪!在税费方面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对 在限购区域 拿不到车牌的老百姓是相当友好!

众所周知,新能源电动车没有发动机的咆哮和变速器的顿挫,电动车行驶更安静、更平顺,震动更小,目前电动 汽车 就是一个档位,因此驾驶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容易上手,对女司机可是相当友好哟~其实,低碳生活就是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关于2022年经济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1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牵动着每个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到,党和国家紧紧围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两个战略目标,不断的推动 社会 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民生活 健康 幸福 。我们也强烈的感受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我们的国家和 社会 发生了很多结构性的变化,也有很多对于未来的前瞻性布局和深谋远虑。同样对个人,也需要不断的总结、改变,顺应时代潮流,在 历史 洪流中摆正位置、做好事情。当然,更多的还是基于工作的思考。

民族复兴路上消费市场正悄然变化。 回望2021年,我们发现,国内的消费市场从生产供应和市场消费两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供给端,自主品牌、新国货不断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升,也加快海外出口,走向更多的新兴国家,产品的颜值更高、功能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性价比更高;消费端,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年轻化消费正在成为主流,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以及文化自信和产品吸引力的增强, 科技 创新带来的新消费场景和新的消费体验不断涌现,兼具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更有个性的新国货品牌迅速发展,这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驱动力。

绿色消费转型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纵观2022年,国家的宏观政策在不断的引导技术、资金、人才从房地产和互联网等领域向高端制造业转移,持续推动制造业向绿色,智能,高端化升级。以碳中和为抓手,推动 社会 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速企业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减碳减排领域重点发展。绿色低碳是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大方向,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不仅仅是中国庄严的国际承诺,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202年国内的经济生产恢复比较快,但消费端恢复较慢,也说明国内的消费景气度下行趋势,消费动力不足。根据宏观部署,2022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所以个人也不要太激进,保持工作和收入稳定最重要。明年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和重要政治会议将举行,这都需要经济环境保持一定稳定、稳健,这是一个市场需求,更是政治要求。所以,中国经济在2022年要继续复苏,复苏的动能也将由逐步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驱动。长期看,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广袤纵深的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健全且强韧有力的供应体系,这是得天独厚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2021年共同富裕的政策不断推进、养老医保等 社会 福利不断普及、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中国的消费增长提供支撑,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发展新能源 汽车 一个必然的选择。 在这种 社会 大背景下,新能源车作为能源转型、就业承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有利承载工具,将配合宏观政治要求、区域发展需求、产业发展所求、消费市场所需,加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将超过13%,2022年预计将超过20%,这样一个高的渗透率预示着新源 汽车 将迎来加速爆发式的发展。目前也能看到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企业,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越来越丰富, 毫无疑问2022年将是新能源产品的大年,各个企业都会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产品布局推出各自型号车型,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基于2021年的所见、所感、所思,可以总结新能源 汽车 呈现这几大趋势和特征:

1、新能源车正在加速与爆发。 2021年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渗透率将突破12%,达到一个临界爆发点,迎来市场化快速发展阶段,产品更加丰富,竞争更加激烈。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能源革命的浪潮汹涌而来,也会倒逼国内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

2、新能源 汽车 的溢出效应。 伴随着限行、限购城市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将加速1-3线城市对传统燃油车用户的抢夺,对传统市场形成冲击。目前新能源车还不是主流消费,但这种转化趋势正在扩大。所以传统车型在1-3线城市的选择优势下降,将被迫逐步的下探到低线城市,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消费升级,也迫使传统 汽车 通过产品改良,继续提升产品性价比来提升竞争力,提供用户更好的出行体验,这也将助力整个消费升级和国内市场的流动循环。

3、个性化产品异军突起,自主品牌崛起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趋势。 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在外观设计、个性化表达以及智能化体验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将引导90后,00后选择国货风潮。消费的年轻化带领了自主品牌走向国潮复兴、国货崛起之路,不断为用户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更有获得感的用车生活。

4、 汽车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用户的增换购需求持续增长,购车预算及车型尺寸不断增加,做高端,做品牌是自主品牌的结构性机会。自主品牌的价格继续提升,代表着自主品牌价值的提升,这预示着和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必有一场硬碰硬的厮杀。

5、 汽车 消费从市场主导变为产品主导。 这两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传统 汽车 ,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很猛,产品也逐步同质化、内卷严重。新能源 汽车 带来了市场增量,其技术的突破带来市场结构突破。新能源倒逼传统 汽车 转型升级,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了市场需求从合资向自主转移,国内自主品牌迎来了逆袭的战略机遇。同时,新势力品牌也在快速崛起。

基于以上5个发现,我们同样能看到很多机会,而对于企业则是战略要求。

1、新能车生态布局要加速。 众多整车企业加强新能源相关技术研发,以刀片电池为代表的高性能电池逐步大规模应用,同时超常寿命技术,超级快充技术以及低温性能提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步解决新能源车续航衰减,充电慢等问题,纯电架构、L3智能驾驶、数字座舱等产品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度短期持续提升,将会助力新联市场的需求持续释放。在整车保有量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充电桩的数量和规模将不断的提升,充电桩的运营效率也借助市场极致将会显著的提升,这些将带动新能源 汽车 需求逐步释放。

2、产品要主动出圈。 2022年新能源产品大年,自主品牌的内部竞争将加剧,肯定会继续卷。所以,在 科技 智能产品的基础上,要聚焦年轻群体,借助多元化来满足Z世代以及互联网原住民的场景需求,创造更个性的产品印记,甚至创造话题场景,借助互联网扩圈来实现圈层化营销,让产品成为年轻用户的社交工具和朋友圈谈资。

3、做高端提升品牌溢价。 2021年是自主品牌崛起的元年,在新能源电气化加速下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2022年新能源继续争奇斗艳,2025年将出现百家争鸣之势。结构上,豪车电气化对自主品牌而言仅有3年的窗口期,到2025年自主品牌的先发优势将不复存在,到2030年这一市场的竞争必然白热化。细分市场上,中高级别的C级轿车,B级SUV和C级SUV中的新能源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将成为接下来快速崛起的新能源细分市场。通过消费升级,豪华市场的国产替代也会越来越明显。

4、做强品牌反向赋能。 新能源 汽车 可以是首选,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度不断提升,用户的产品印象更加牢固,品牌资产更显可贵。制造端的差距将会不断的缩小,产品本身的体验也将逐步的同质化,产品会存在竞争力落后风险。那么,基于品牌的竞争力将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流量获取更容易了,品牌传播也更方便,强化品牌价值是必须的。

5、经营好用户口碑打造品牌沃土。 新能源未来不断激烈的竞争提示我们,要做品牌,而品牌来源于口碑,对于用户的经营、口碑的维护、品牌的塑造在高端豪华车型上非常重要性,要加快布局。要借助新能源本身的三电、架构、 科技 优势,讲好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故事;要能不断的提升整车智能属性,通过智能来重新定义豪华,讲好未来智能出行的故事;要通过定义未来美学、中国式美学,讲好造型开发的故事;通过定义品牌理念来诠释品牌故事,自主品牌下一个战略高点是通过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以品牌为中心的用户生态打造,实现精品化的全新的生活和沟通方式。最后,要通过加速出海,以民族自豪感来赢得国内市场的共情和好评。

6、把握住增换购市场潜力。 与传统车增换购市场对比,新能源车具备四个明显特征:增换购率高、女性用户占比高、豪华品牌比例高、年轻用户占比高。所以,如何把握年轻用户及女性用户群体的增换购需求,对于新能源产品将至关重要。

碳中和带来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数字化技术助力绿色化发展

2021年的上海车展是经历过疫情后的车企首次重磅集体亮相,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成为这个老战场的新热点。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将成为行业实现减碳的关键路径。

4月20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期间,由腾讯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拥抱变化、拥抱绿色发展——碳中和驱动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举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腾讯副总裁钟翔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蔚来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沙龙智行CEO文飞等行业代表,就“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度交流。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表示, 低碳化发展给科技企业和汽车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机遇。双碳目标将引领全产业链生态重构,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已经深度融合,共同面对这个时代的命题,用数字化的手段更好助力绿色发展。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

科技创新力量融入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这一轮变革中心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汽车行业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电动化成为这一轮变革的中心,车企正在以战略性的眼光,布局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产能投资,抢占先发优势。同时,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在深度融入汽车产业当中,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

“至205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汽车产业碳排放将持续提升,对道路交通减碳形成巨大挑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谈到,汽车产业将沿着2028年碳达峰-2050年近零排放-2060年碳中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碳中和。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发展新机遇,将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方面,国家持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目前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深入底层,数字化的方法也将更好的助力绿色化的发展。”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说道。

汽车产业已共识,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产业链将迎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产品、服务、能源革命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汽车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将推动绿色生态和新兴商业模式重构。这样的百年机遇下,汽车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将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全新定位,提升软件和效率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成为数字化电动汽车普及者。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智能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和计划二(智能化电动汽车架构),坚定完成智能化、电气化的转型升级,并与腾讯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汽车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从产品设计和运行使用过程中减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示,汽车产业的减碳,需要重点关注产品技术低碳化、运行使用低碳化、制造过程低碳化以及生产和上游能源低碳化等维度。

在汽车产品技术低碳化方面,主要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两个方面。在能源使用方面,国家持续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水平,到2035年达到百万量级保有量。沙龙智行CEO文飞谈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是能源与汽车产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产业链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同时,电动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将从更高层面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运行使用环节,行业共识一方面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配套设施,提高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率;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发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用户运营能力,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形成有效的用户低碳出行运营机制。

蔚来汽车在此领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让更多人开上电动车,提供全场景补能体系。不久前蔚来与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充电换电网络,走向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企业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充电、换电的公共服务效率,打通用户、app或者小程序以及充电桩体系,让补能的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同时,车电分离的BaaS服务,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运用数字化能力对电池资产高效集中的管理,提高电池使用率。

 

数字底座是智慧工厂和绿色产业链的核心基础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前,汽车产业早已投入绿色制造,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绿色产业链的建设还存在不少挑战,需要从汽车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构建绿色的产业链体系,并追溯供应链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碳排放。

行业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产品碳排放的计算和追踪体系,实现碳排放的数据透明化和可追溯化,以方便车企展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行动。从用户的角度,也依赖数字化的方法,让用户像了解产品配置一样了解车辆使用背后的碳排放,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

产业行动已经开始。例如,长安制定了2025年降低制造过程碳排放60%以上的目标,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工艺开放、能源智能调配及绿色直供等手段,将生产效率、环保对策效率及能源效率有机结合。2020年,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基地在整个生产和运营环节已实现100%可再生电能的使用,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电能碳中和的汽车制造基地。极星也已经开始探索在全生命周期计算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供应链、生产制造、物流以及用户在使用汽车和报废各阶段的碳排放数量。

碳中和是全世界、全人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在汽车产业面向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在技术创新、产业链联动以及鼓励公众低碳出行等领域等做出努力和贡献,推动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关于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感受和低碳经济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