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产业链全景图(碳中和产业生态圈)
碳中和分支:氢能风口已来!2021年氢能产业链细分龙头企业梳理
2021年以来,氢能源站上市场风口,在“碳中和”目标的全面推进去,氢能源开始备受市场关注。
随着一大批央企带头布局氢能产业链,氢能时代正在到来。
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关于氢能产业园、加氢站建设规划陆续出台。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中石油等二十余家大型央企纷纷跨界发展氢能产业。
消息面上,交通运输部制定印发了《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加大运营、通行、停车、充电等政策支持。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上一章节聊了氢能源产业链的上游公司,接下里继续聊聊氢能源的中下游企业。
氢能源产业链的中游是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配件空压机和电堆动力系统,而电堆又分为膜电极组件、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氢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整车。
氢能源产业链中游—燃料电池系统
亿华通:亿华通是公司氢能产业龙头标的;
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供应商,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率先实现了发动机及电堆的批量国产化,形成了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为核心,多种零部件共发展的体系。
雪人股份: 公司掌握压缩机技术以及低温制冷技术,具备了加氢站核心装备的制造能力。
公司氢能源产品链可分为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液氢装备、燃料电池集成系统、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加氢站装备等;
旗下瑞典SRM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循环泵技术,为美国燃料电池企业巴拉德供货商;
长城电工: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等共同设立大连新源动力股份公司。该公司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有知识产权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将建成可年产5500KW燃料电池堆用关键部件的批量生产线,成为我国第一个燃料电池材料及部件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同时,该公司承担了国家 科技 部863燃料电池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发动机系统研制、燃料电池技术国内标准的制定和中科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开发”等国家重大项目。
大洋电机:大洋电机:氢燃料电池领域龙头之一;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模组、核心零部件及氢能发动机系统的卓越供应商,
公司目前拥有3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形成了电机+电控+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
2019年,公司完成46KW燃料电池模组在客车及物流车上的搭载测试,并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2019年取得加氢(上海)19%的股权,参与加氢站的投资与建设。
潍柴动力: 新能源为公司的战略新兴业务之一,已建成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同时,公司已批量交付燃料电池客车,初步实现商业化落地。
雄韬股份:氢燃料电池领域龙头之一;
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
公司已开发出应用于交通领域的45kW、61kW等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国家强制性检验,作为动力源应用于公交车,目前已取得工信部整车公告18款;
腾龙股份: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 汽车 热交换系统管路,尤其是 汽车 空调管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积极涉足节能环保类 汽车 零部件产品领域。
公司已设立腾龙氢能布局氢燃料电池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新原动力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将充分利用腾龙氢能和新源动力的协同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氢燃料电池 汽车 市场。
汉钟精机: 公司在氢燃料电池产业,已成功完成螺杆空气泵的开发,并已交付样机给下游客户进行测试。
贵研铂业: 贵研铂业原材料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已在氢燃料电池用铂基催化电极材料领域与上汽集团研发多年,技术优势明显。
龙蟠 科技 : 国内厂商燃料电池冷却液,90%以上都由龙蟠 科技 供应。
公司在氢能源方向布局的产品有储氢罐、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参股公司安徽明天氢能主营产品为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电堆、电堆部件等。
氢能源产业链下游—整车
美锦能源: 公司已全产业链布局,其控股燃料电池客车制造企业,参股燃料电池制造企业国鸿氢能,膜电极制造企业鸿基创能;投资电堆生产、煤制氢、加氢站等项目。
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飞驰 汽车 是全国最具规模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生产基地,具备新能源客车5000台/年产能。
金龙 汽车 : 公司正在进行燃料电池系统性能研究(第二代)开发;19年氢燃料电池车辆浙江实现较大批量销售,已交付客户使用,燃料电池 汽车 全年销售121辆;
金旅客车8.5米川流系列氢燃料电池客车先后获得嘉善公交和广东佛山300多台氢燃料公交大单,苏州金龙与丰田 汽车 在氢能源客车领域开展合作,正式在张家港投入商业化示范运营。
福田 汽车 : 第一个全球范围内真正实现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产业化、批量商业化开发运营的企业;
中标张家口市区氢燃料电池带空调城市公交车,旗下宝沃 汽车 能够生产氢燃料轿车;公司在张家口宣化区规划建设一条氢燃料客车总装生产线,项目将于20年完成施工改造及设备安装,并投产运营。
宇通客车: 公司拥有国内最完备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品型谱,其中包括12款燃料电池客车,公司燃料电池公交实现了在郑州、张家口等地的批量推广应用;19年,销售燃料电池客车232辆,收入6.92亿元
长城 汽车 : 公司拥有国内最完备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品型谱,其中包括12款燃料电池客车。
公司燃料电池公交实现了在郑州、张家口等地的批量推广应用;19年,销售燃料电池客车232辆,收入6.92亿元
上汽集团: 公司持有新源动力15%的股份;子公司大通燃料电池轻客产品在上海等国内3座城市率先实现商业化批量运营;
公司启动400型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开发,力争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密封结构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继续扩大上汽大通燃料电池客车FCV80示范规模。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上述部分公司近期股价已有较大涨幅,切勿追高!
以上内容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等公开资料整理归纳,仅作为分享以及交流学习,不作为买卖依据!
码字不容易,认同文章观点的朋友可以点赞,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大家也可以点击蓝色关注,每个交易日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股市资讯,每天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从互联网离开,到入行碳中和,我做的最重大决策
“转行”应该是2022年讨论的高频词,三大互联网巨头相继曝出裁员信息,进入寒冬,加上政策对教培机构的打压,不少人主动或被动的转行。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安排了一期行业专业人士采访,“放弃6年互联网从业经历转型去碳中和是我人生做的最重大的决策!”是我们本期采访的主题。
请您简单的介绍自己?
满打满算,我从互联网离开,到入行碳中和已经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了,年收入在50W左右。
互联网产品经理转行新能源项目总监,这一路走来,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坎坷。
总结转行这一年半的时间,摸打滚爬,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迅速站稳脚跟,所以,我想把这一年多以来,对碳中和行业的认知和自身的成长都分享给你,希望给你一些帮助。
为什么要从互联网转行碳中和?
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终究都渺小如斯,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都只是一粒浮沙,时代洪流的不可抵挡。即便你资质平庸,但你只要在正确的时候站到了正确的风口,也能青云直上。
大背景之下,互联网过了野蛮增长的阶段,进入了平稳期,红利逐渐退潮。尤其是公司内部长期烧钱还不盈利的新型业务,很多公司都放弃了,有的事业部甚至一锅端,盈利的部门也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人员优化,瘦身之后才能保证整体利润。
从对蚂蚁金服的监管开始,后来对网约车行业,数据相关行业,互联网教育收紧,再到向前数的互联网金融收紧等等。我所知已经有部分公司做了社交冻结,甚至是校招冻结,如此收紧是我入行6年来从未看过的严峻。
新能源真的是个好赛道吗?
碳中和,未来四十年的主旋律。
在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后,2021年初,“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也被视为是“碳中和元年”。碳中和,本质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减缓全球变暖。
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今年,互联网大厂们都加速跟进“碳中和”,制定碳中和目标及规划,动作贯彻全年。从1月腾讯打响头炮,启动碳中和目标规划;3月,蚂蚁集团承诺从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并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到年中6月,百度发布“碳中和全景图”,公布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年底,阿里也明确提出了碳中和三大目标,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纷纷宣布将ESG纳入投资决策,碳管理SaaS企业碳阻迹披露A轮融资后,据报道,创始人一天收到了1000多通来自投资人的电话。
碳中和是国家政策和资本都在涌入的赛道,而且,碳中和这件事不止中国在做,全世界都在做,很难找出第二个“碳中和”的行业了。
普通人怎么样才能转行成功
第一,得明确自己会什么。
给自己做个SWOT分析,擅长什么,能做什么分析清楚。相关数据证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某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做细分领域的专家,会更容易成功。
第二,得明白碳中和市场需要什么。
不管你是看行业报告,还是通过行业的门户网站等资讯,了解清楚碳中和领域的核心板块有哪些,需要哪些技能都列出来。
第三,再做结合,达到最佳性价比。
通过以上两步的分析,你就画圈看重合度,相互交集的部分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而不是说碳中和现在研发岗位很吃香,那我直接零基础转行研发,这样就很难。
【T0003】碳中和行业产业链分析
碳中和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碳排放,中游为碳中和,主要包括能源替换、节能减排、碳吸收、碳交易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储能、绿色建筑、林业、碳交易市场等。
一、上游分析
1.碳排放量
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 ~ 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达98.3亿吨,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达99亿吨,同比增长0.71%;预计2021年我国碳排放量可达101.5亿吨。
2.碳排放来源
从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来看,2020年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占比达78%;其次为工业排放(钢铁、水泥、电解铝),占比达14%;农业排放占比达7%。
二、中游分析
1.能源替代
(1)水电
水力发电是指把水的动能转换为电能。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较2019年同比增长3.35%;2021年上半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
(2)风电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1亿千瓦,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82亿千瓦,同比增长34.29%;2021年上半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92亿千瓦。
(3)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53亿千瓦,较2019年同比增长24.02%;2021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68亿千瓦。
(4)核电
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在聚变或者裂变时释放大量热量,能量按照核能-机械能-电能进行转换,这种电力即可称为核电。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989万千瓦,2021年上半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5216万千瓦,同比增长6.9%。
2.节能减排
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节电:很多工矿企业的大型机电设备因为工艺生产的原因存在着严重的耗能现象,其节电率在经过专业节能改造后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大都在20%以上;
余热发电:我国有着最大的煤焦化产业,有着在数量和产量上都占世界前列的冶金钢铁行业、水泥行业。
3.碳捕捉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碳捕集与封存(CCS)对于高效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煤炭,尽管近期国家尽最大努力限制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旧将是主导能源。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也是唯一能够大幅(可达90%)减排电力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
4.碳吸收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从而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再造林项目数量最多,占林业碳汇总数的51.77%;其次为植树造林,占林业碳汇总数的10.15%。
5.企业优势分析
现阶段,我国碳中和行业产业链中游优秀企业主要包括长江电力、国投电力、上海电气、金风科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宝钢股份、华能国际等。
三、下游分析
1.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是绿色低碳能源。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9.34亿千瓦,较2019年同比增长17.63%;2021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资源发电装机容量达9.71亿千瓦。
2.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达137万辆,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
3.储能
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储能装机容量为36.04GW,较2019年同比增长11.23%;据推测,2021年我国储能装机容量可达38.26GW。
4.绿色建筑(光伏建筑)
光伏玻璃是一种通过层压入太阳能电池,能够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并具有相关电流引出装置以及电缆的特种玻璃。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为4.97亿万平方米,2020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为5.47亿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6%;预计2021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可达5.94亿万平方米。
5.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交易量为4340.09万吨,成交额为12.67亿元;2021年上半年我国碳交易量达412.91万吨,碳成交额达1.20亿元。
嘀嗒出行开创出行企业与用户合力碳中和新模式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下,各行各业都在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作为碳减排的几个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行业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加速碳中和呢?作为其中链接广大C端用户的移动出行平台,在这一时代大潮中,又将创造怎样独特的价值?
今年6月6日将是第二个国民顺风日,今年主题是“顺风让碳中和更近”。作为国民顺风日的联合发起方之一,嘀嗒出行在6月3日当天,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四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出台“中国第一个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旨在帮助用户进行顺风车个人碳减排认证和交易。这将有望实现移动出行行业首次,对用户的出行碳减排贡献值进行官方权威认证。
该标准出炉之后,将向顺风车全行业开放。这不仅将让中国广大顺风车用户对于“碳中和”的贡献值得以清晰量化,并得到权威认证,也将让整个顺风车行业对于碳减排的贡献值,按照官方统一标准来测算,为下一步进入碳交易市场,加速全面碳中和迈出关键性一步。
在6月3日当天,嘀嗒出行还首次对外发布了碳中和规划全景图,这也是出行行业首个企业碳中和全景图。嘀嗒出行将通过挖潜增效、共享集约、科技赋能、模式创新四大差异化路径,从主体业务、行业助力和社会影响三个维度,来推进“零碳交通”愿景的进一步落地。其中,推动“首个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出台” 以及“全球首个顺风车用户个人碳资产认证” 和“顺风车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将成为嘀嗒出行带动整个顺风车行业,为助力碳中和而展开的具体行动。
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船级社等四方共同推动
首个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得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这四家官方背景机构的联合推动,四方均对顺风车这一绿色集约出行方式的减碳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嘀嗒出行将在与这四方在顺风车碳减排的方法学开发、项目认证、碳资产开发及管理、碳交易、交通领域CCER交易课题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究推进出行行业与碳交易市场的创新衔接机制,共同打造低碳交通项目示范案例。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表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的挑战方面,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有共识和同向行动,中国提出的“3060”目标目前已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实。而碳交易是加速碳中和的重要市场手段,能够促进更多碳排企业加速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并鼓励更多减碳企业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减碳贡献。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世元认为,顺风车是经济高效、绿色集约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碳排放。个人碳减排汇少成多,助力交通行业减排,对用户进行碳减排认证就是为了鼓励顺风车用户对节能减排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挺认为,在助力整体碳中和方面,科技企业有巨大潜能,也有更多科技及模式创新空间。发挥顺风车的共享集约模式优势,并通过数字赋能来提升出租车运营效率,将为碳中和实现之路打开更多新思路,也将充分调动广大用户在日常出行及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的积极性,加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入落地。
而在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理事邵诗洋看来,顺风车具有绿色集约的模式优势,是建设“零碳交通”中不容小觑的力量。“零碳交通”需要鼓励企业采用技术创新实现深度减排,开展企业低碳交通科技专项行动,创建交通碳中和示范企业。
此次嘀嗒出行联合推动首个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的出台,将为出行行业测算用户个人碳减排贡献值提供有益借鉴,也将更有效调动用户参与绿色低碳出行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过去,用户选择顺风出行,对碳减排的贡献如何科学衡量,一直没有一个官方标准,而对于包括顺风车在内的交通运输新业态而言,如何汇集C端用户的减碳值,来促进碳交易流动性,加速全面碳中和,也缺乏有效抓手。而对于更多互联网新业态而言,如何科学准确衡量用户的减碳贡献并相应回馈用户,从而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低碳的消费及生活方式,也缺乏一个参照模型。
嘀嗒出行的探索将为破解上述诸多痛点,蹚出一条新路,也将积累诸多有益经验。而其更大意义在于,让用户和企业之间形成更强大的合力,和共同的目标感,这对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征途,将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内生动力。
碳中和全景图首次披露一系列未来规划
除通过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等手段来助力行业之外,此次嘀嗒出行发布碳中和全景图,对于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主体业务如何实现碳减排,也进行了具体路径规划。顺风车实现碳减排的核心是不断提升分享空座比例,除了“匹配算法优化”,顺风“1+1”等基础手段外,还将考虑通过“减碳值可兑换部分合乘费用”、“私家车主分享空座鼓励计划”、“新能源车主定制吸收计划”等综合创新手段,进一步激发顺风车用户的减碳积极性,以及单位里程的减碳效能。其中减碳值可兑换部分合乘费用,将是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以及个人碳资产认证体系建立起来之后,用户将能获得的具体回馈之一。
出租车方面,嘀嗒出行将通过“三化”战略助力降低空驶和运营增效。其中,出租车智慧码和打车助手、智慧出行系统等,将共同促进扬召行程及体验全流程数字化,在提升司机营运效率同时,强化整个巡游车数字化的基础。
而智慧巡游、顺路合拼等功能,则进一步降低巡游车空驶率,出租车电子发票、“凤凰”出租车云平台和城市出租车智慧大脑将加速行业管理数字化、办公无纸化,并提升政府巡游车管理决策效率。今后,嘀嗒出行还将为各地新能源出租车减碳值核算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交通部门碳减排目标制定,从而加速出租车新能源化。
此外,嘀嗒出行还将通过绿色碳汇公益、环保公益科普、绿色出行文化弘扬,以及与更多相关领域企业及组织合作,来调动更多人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参与程度,让低碳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同时,将通过定期发布ESG报告来披露碳减排目标、规划路径和实施进度,接受公众监督。
联合推动顺风车算法方法学出台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如何让广大顺风车用户的碳减排值得到官方认证并产生价值,让用户在积极助力碳中和的同时也获得具体获益,将是一项开创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和用户将形成更大合力,企业、行业、学界和管理部门之间,将实现更深度的联动。一场商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正在徐徐展开。
碳中和产业链全景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碳中和产业链全景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