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工业占比,2020世界碳排放量。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2020碳排放量是多少?
根据BP数据: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94亿吨,较2019年增加了0.88亿吨。
碳排放权其实是一种配额制度。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正在推进“碳中和”计划。“碳中和”计划的目的就是减少碳排放,碳排放权就是指每家企业能够分到的碳排放配额。
截至2021年3月,碳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试点范围内,企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效果。而鉴于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中国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
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就将碳达峰碳中和推上热议高潮,各部门及各行业、单位也纷纷加入到碳治理工作当中。
而实现碳中和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碳封存、碳抵消。
基于以上两种方式,碳封存,主要通过植树造林、环境治理等特定行业实现;碳抵消,当前各国所采用的相对有效的方法,则通过碳交易市场来实现,以促进各行业参与碳中和事业中。
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积分获取与出售或购买的方式,来实现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碳抵消,最主要的形式是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自2005年欧盟启动全球首个碳交易市场以来,全球共有20个正在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涵盖了1个超国家系统(欧盟)、4个国家系统、15个省或州系统、7个城市系统,覆盖27个司法管辖区。
截至2018年底,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总量由2005年的5%上升至8%,碳市场经济体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7%,碳市场拍卖筹集资金累计超过573亿美元。
以单个企业为例,2020年,特斯拉第4季度利润为2.7亿美元,全年利润7.21亿美元,其中包括出售碳排放积分而获得的15.8亿美元。如果没有碳排放积分收入,2020年特斯拉利润将为-7.39亿美元。由此可见,碳交易市场可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碳排放积分,通过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获取。以中国地产行业为例,碳排放积分如下:
其他行业,也以相似方式,制定对应的指标,并在生产、营销等过程中获取积分,并出售积分,当然也有些企业需要通过购买积分来抵消其生产过程中所扣除的碳排放积分。
我国于2011年开展碳交易试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等8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至2021年12月31日)正式启动,覆盖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按49元/吨的价格,40亿吨的10%上市交易进行计算,交易规模将达到196亿元。以30倍的标准版测算,碳期货年交易额将达到5880亿元。
全球来看,电力和热力式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2018年电力和热力行业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42%,欧盟和美国由于第二产业产占比比较小,电力和热力碳排放量占比仅为33%和38%,中国占比达51%,与印度持平。
国内细分行业来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制造业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电力生产主要依靠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化石燃料为煤炭、石油、天然气,且煤炭为主要燃料;热力生产主要利用煤炭、油、燃气等能源。而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导致该行业碳排放量最高,2018年达到46.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是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及铁合金冶炼,主要原料为焦炭、煤炭,其碳排放量较高;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主要包括水泥、石灰和石膏及其制品,陶瓷、耐火材料、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其制作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碳排放量达29.8%。
交通运输过程中消耗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占比为7.7%。
针对这些行业及其碳排放来源,中国积极摸索具体的碳中和技术路线。
2021年11月4日,中欧等经济体共同发起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简称《共同目录分类》),包括了中欧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目录所共同认可的、对缓解气候变化有显著贡献的经济活动清单,覆盖了能源、制造、建筑、交通、固废和林业六大领域的80项主要经济活动(61项已发布的经济活动及19项特征求意见中的经济活动)。
针对碳中和目标,大湾区给出的技术路线,体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碳中和标准化白皮书》中,具体路径如下:
1、可持续消费:
通过增加需求侧弹性、提升供给端与流通系统效率、优化供需匹配的措施,从而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费量和资源消费量。
(1)能效提升/资源效率提升:优化物流或能源网络,缓解拥堵或低效的网络节点,如优化路网布局,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采用高效设备等。
(2)系统节能/优化:智能信息化碳排放监测平台,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分时电价等机制。
(3)需求引导:引导社会需求转向,或应用智能设备自动响应需求,从而减少不必要消耗。
(4)流程再造:通过重构供应链,实现传统产业低碳化,或加速低碳产业化。
2、电力脱碳化:
通过提高电力系统非化石能源比例,降低化石能源电力比例,从而降低电网单位电量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甚至实现近零碳排放。
(1)提高非化石电源规模:发展可再生电力产业。
(2)提高非化石电力使用比例:提升电网可再生电力渗透率。
3、再次电气化:
通过采用电驱动或电加热,替代原本使用化石燃料驱动或加热的过程,从而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例。
(1)动力再电气化: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2)热力再电气化:制定利于电加热替化燃料的新型业态。
4、燃料低碳化:
对于无法用电能替代的能源需求,通过采用非化石燃料及配套设施,替代化石燃料及配套设施。
(1)使用生物质燃料:从生物质资源回收梯级利用、运输网络优化等方式,提升生物质燃料应用比例,如应用生物乙醇。
(2)使用绿色电子燃料:从基础设施规划、配套产业培育等方面,发展绿色电力和碳捕集利用的电子燃料产业,如绿色燃料。
5、原料低碳化:
通过采用非化石原料及配套设施,替代化石原料及配套设施。
(1)提高再生原料比例:发展有利于再生原料回收、加工和流通的运营体系。
(2)提高生物基原料比例:发展适合生物基原材料的新型供应链网络。
6、负排放措施:
通过增加自然碳汇、或采用碳捕集并封存利用措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特定排放源的二氧化碳进行矿化封存或地质封存的措施。
(1)生物固碳:从土地利用角度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增加生态碳汇量。
(2)碳捕集及矿化固碳:通过工业园区循环改造等方式,将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固碳生产能耦合。
(3)碳捕集与地质封存:将工业园区规划与二氧化碳捕集,地质封存资源可用性结合。
主要行业的碳中和措施:
1、电力行业:
2、工业行业:
3、建筑行业:
4、交通行业:
———————————————————
【一个小目标】68/365,关注行业关注趋势,多看多想多反思,做一个讲故事的人,讲一个好故事。
2020年全球碳排放第一大来源,占43%
能源发电与供热。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为能源发电与供热,占比为43%,其次是交通运输占比26%,以及制造业与建筑业占比17%。
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量的比例
2018年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62320万吨,占总排放量的65.93%,其中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碳排放量约占94%。
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约为13.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约为10.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约为6.95%)。
2020年碳排放行业占比
2020年碳排放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这三个行业的排放量占比超过了全国总量的60%
其中,燃煤电厂排放量高达35.39亿吨二氧化碳,占比超过总量的1/3,为34.11%,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其次是钢铁、水泥行业,这两个行业分别排放了15.98和11.12亿吨二氧化碳,对总量的贡献均超过10%,分别为15.4%和10.71%。石油化工、工业燃煤供热和工业燃煤锅炉等20个行业贡献了剩下不到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关于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工业占比和2020世界碳排放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微信号:ymsc_2016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