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钢筋 > 正文

钢筋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计算公式,梁侧构造钢筋长度计算。

工品易达2022-10-08钢筋26

本文目录一览:

梁的钢筋工程量怎么算啊?

框架梁钢筋计算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为:hc-保护层+15d;取0.4LaE+15d。

下部通长钢筋计算: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纵筋可在柱支座外内力较小处搭接,即距边缘Ln/3范围内连接。抗震框架梁须避开箍筋加密区。

箍筋和拉筋的计算: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弧形梁箍筋加密区范围按弧形梁中心线,箍筋间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

扩展资料

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应为钢结构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刚接即梁的两端与框架柱(KZ)固定相连。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楼屋盖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框架柱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刚接形成梁柱抗侧力体系,共同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据建筑材料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框架、钢框架、钢-混凝土框架。即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钢材或者钢-混凝土制作框架梁或框架柱。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第7.1.3条规定,两端与剪力墙刚接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照框架梁设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框架梁

纵向构造钢筋的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简述梁侧面纵筋工程量一般计算方法与规则

钢筋计算原理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梁梁的平面表示方法:集中标注-1、梁编号2、截面尺寸3、箍筋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6、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7、梁支座上部筋8、梁下部钢筋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钢筋公式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下部钢筋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a为60度主梁高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梁钢筋怎么算?

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上部通长筋 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49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架立筋 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下部通长筋 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 图51

下部非通长钢筋 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 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

三、梁附加钢筋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长度=净跨长度+2*15d 03G101-1P24、62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分为一级抗震和二至四级抗震等级

注: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取值可参见(03G101-1P24)第4.2.3条第五款的注1与注2,即:梁侧面构造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图53

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

拉筋 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根数计算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竖向错开设置。

吊筋 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03G101-1P62

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45度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长度同箍筋长度计算 在次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箍筋或加密区箍筋照设

加腋钢筋 长度=加腋斜长+2*锚固 03G101-1P60

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注明时,其梁腋的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根数n的n-1根(且不少于两根),并插空放置,其箍筋与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四、框架梁箍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箍筋计算 长度计算同柱箍筋计算 03G101-1P35、62、63 图57

图58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五、其它梁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锚固长度=hc-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一) 图59

非框架梁 端支座锚固长度:上部钢筋端支座锚固同框架梁 03G101-1P65

主要介绍非框架梁与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图60

端支座负筋延伸长度=净跨长/5+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La用于弧形梁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独立悬臂梁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n1/3+支座宽+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 03G101-1P66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Ln1/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悬臂梁 上部第一排钢筋长度=L-保护层+Max{梁高-2*保护层,12d}+锚固; 03G101-1P66

注:

1、通常为角筋,且根数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

2、当悬挑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以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图62

当L≥4hb时,第一排钢筋需要设置为弯起筋,长度=L-保护层+0.414*(梁高-2*保护层)+锚固;

上部第二排钢筋长度=0.75L+锚固;

下部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 注:梁下部肋形钢筋锚固长为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为15d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有哪些?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梁高-2×保护层+2d)×2+14d或24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计算公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梁侧构造钢筋长度计算、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计算公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