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20元裂变数百亿的创业之道:访湖南五江集团董事局主席肖安江
一根扁担几尺长,五尺长来三寸宽。
一担箩绳有几股,四股分开八股缠。
一根扁担谋生活,两筐装满苦和乐。
一根扁担找市场,五江智慧聚光芒。
作者采访肖安江(右)
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挨冻受饿。用时下的话说,四十年前的他们是为了生存与生活好一些当起了棒棒军。一根扁担不长,勤劳却能担起美好的未来,智慧却能挑起人生的光彩。善用者善为,善思者善变,善谋者善成,有这样一家企业在一根五尺长的扁担上担起了思想的裂变之道,担起了智慧的市场之道,担起了跨界融合的发展之道,让20元裂变成为几百亿的企业集团——这就是湖南五江轻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江集团)。
01.创业中的裂变思维
五江集团低调而厚实,笔者聆听董事局主席肖安江谈起五江的发展,他轻描淡写的笑谈声中有着许多值得抒写的故事。他时而舒展时而紧凑的眉宇间揉写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深厚的人生底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肖安江说,40多年前的1979年他高中毕业开始创业,一路走来,可以说五江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践行者,五江集团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小小缩影。他在回忆中说,家在农村山区,只有5分田,家里很穷,饭只能吃几分饱,米糠、红薯粉常常是主粮,因为太穷别人看不起,自己只有低头做人。家里弟兄姊妹七人的日子真的不那么好过,所以1979年早早就下海闯荡市场去了。海水是咸是苦自己也不知啥滋味,筹足20元钱就离家谋生去了,最早进购些淘米筛、塑料制品,然后挑着担子在湖南长沙沿街吆喝叫卖,也就是今天说的小贩。就是这20元钱的艰难起步,在改革的洪流中裂变出了如今几百亿规模的五江集团,创造了一个创业路上的奇迹。
肖安江说,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信息很闭塞,不像现在网上网下信息透明,那个时候只要头脑灵活,获得商机抓住机会是很好挣钱的。当时的物质十分匮乏,他们几兄弟有时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有时在长沙相对繁华的五一路上摆摆地摊,正是在摆地摊中获得了一些生意上的信息:一些企业发放帆布手套(劳保手套)给工人,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工人工资低,生活用品短缺,工人们把节约下来的帆布手套拿到五一路上去卖或者以物换物兑换成其它生活用品以改善生活。收购帆布手套一两角钱一双,或者几双兑换一些生活用品,这种自由形成的交易市场潜存着商机。肖安江他们几兄弟在五一路上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也嗅出了浓浓的商机。
肖安江说,收购帆布手套很便宜,卖出去却很贵,当时收购一双价格在1角至1.5角之间,而集中成批卖出去价格要翻几倍。由于当时的工资才三、四十元,1斤肉才7角6分钱,工人自然愿意把节余的帆布手套卖出来,做生意的自然愿意抢购帆布手套,这是时下说的双赢。于是,五一路上大家争着抢购手套成为一道特别的街景。同是下海人,同是生意人,思路不同出路就不同,格局不同结局就不同。
一个多月后,五一路上来了一个陌生人收购手套,肖安江问他来这里抢客户收购的手套卖到哪里?一番短暂交流后,陌生人大概说了抢购帆布手套再去集中倒卖以及以物换物的一些粗略情况。脑壳灵犀的肖安江从中悟到了一丝商机,出路相逢智者胜,他决定改变五一路上与大家抢购回收帆布手套的坐商模式,采取行商的方式挑着担子挨个工厂去收购帆布手套,用塑料制品、淘米筛等交换帆布手套。一挑一担,一担一挑,物质极度匮乏的改革初期,送货上门,换货上门,既方便了百姓生活,又获得了赚钱商机。肖安江说,重量压肩,脚力行走,肩膀都磨破了皮磨出了老茧,挑着担子一天下来回到家中筋疲力尽,辛是辛苦了一点,但回报也是相当的丰厚。1979年至1982年的沿街叫卖,工厂里沿路吆喝,两年时间挣了一、二十万元——20元创业产生了10000倍左右的资本裂变,这个资本积累速度已经相当惊人。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谁家是万元户那可是令人称羡的有钱人,而肖安江几兄弟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拥有一、二十万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简直就是关于钱的天文数字。肖安江平静地说我们粘了改革开放的光,我们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敢于吃‘螃蟹’的人。回忆那段苦难而自豪的经历,肖安江的脸上洋溢了笑容,仿佛鱼尾纹都在说话那会走街串巷到工厂有时一天能挣到300多元,4角5分进价的东西可以卖到一元以上,确实辛苦,但没有勤劳的辛苦哪来可观的回报,哪来生活的美好。肖安江的话语言简意赅,道理易懂,但这个朴素的道理很多人难以持之以恒去理解去做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说到20元钱创业起家到拥有一、二十万元的两年时间,肖安江的感概很深,在他回忆的过程中,笔者感悟到他的裂变思维:机会摆在大家面前,能否抓住,能否拥有,真的需要勤劳+聪慧+实操的灵动。聪慧而不勤奋,机会来了也是空想主义。勤奋而不聪慧,机会来了也是看不见的。肖安江说,改革初期信息闭塞,不像现在抖音、微信随手可以获得,那时靠的就是只要大脑聪明,抓住机会就好好的干勤劳的干,那个年代要有自己的硬通货才能行走。现在资源、信息共享,创业很难,资本积累很难,竞争相当激烈。现在一定要有文化有技术有智慧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没有钱也可以创业,因为文化、知识、技术、学习能力值钱会生钱。肖安江的裂变思维正在与时俱进中前行,这也是持续输入又输出的学习能力。
讲到改革初期的创业裂变与收获,肖安江说,自己是改革开放路径中善于吃苦敢于吃苦的人,也是改革开放实践中解放思想受益的人。他深有感触地说,感谢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们共同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
02.经营中的裂变思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20元创业到拥有一、二十万元资本积累,肖安江几兄弟只用了两年时间。当时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只有五、六百元左右,这对于金钱瞬间暴富的几兄弟来说,生活已经是天地之别了,但他们没有炫耀,经营思维继续在裂变的思想中递进,唯一变化的是走村串巷,沿街吆喝叫卖的小贩模式升级为老板模式——
1982年,肖安江几兄弟做起了批发,物质匮乏的改革初期做批发也很挣钱,他们从佛山、揭阳等地将老百姓常用的生活用品调货回到长沙,基本上是刚运到就卖光,而价格是在进货价基础上翻一倍。记得那时在沿海进磁带盒到内陆地区会卖很高的价格,人们买的不是磁带盒而是新奇甚至心里还有点拽。肖安江说,资源短缺,有货不要怕没人要。他说,广东一带在改革的春风中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思想站在了改革的前沿,物质相对丰富多了,但进货到内地销售也是需要胆量和胆识的,因为投出去的是真金白银,是否让真金白银增值或者缩水考验着一个人对市场的睿智判断。他说,从当初收购帆布手套到佛山、揭阳一带进货到长沙销售,我们都是在敢于争先中找到先有市场才去适应市场的路径。肖安江对笔者说了多次先有市场这四个字,我开玩笑说应该是先有您的思想才有了市场的定位,有了市场的定位才有了前往沿海进货搞批发的胆识。他笑说嗯,是的,思想很重要,现在想来‘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肖安江几兄弟的超前思想赶上了改革开放这班车,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撑,空有思想也难搅动思想里的市场,毕竟全面计划经济的环境多少还是捆住了人们的手脚,束缚人们的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人们的思想被激活了,异地进货异地卖,商品在批发中全面流通,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乡又走回家乡中做起了批发经济——将家乡的东西带到异地推销,将异地的产品带回家乡销售,经济在来来往往中搅活了,商品在流动中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逐步丰富的新生活,人们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
肖安江说,随着南来北往经济的融合,做生意搞批发的多了,这个时候厂家成了卖方市场,必须与厂家搞好关系才能享受到获得产品的时间差。他说,时间就是效益这句话在改革的洪流中得到了印证。即使与厂家搞好关系,因为排队进货的客户太多,还是常常拿不到产品,甚至轮到自己拿产品了,结果关系户凭借一张批条就把我们的产品拿走了。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于是,有了自己办厂的念头,思考良久,1986年办起了第一个工厂。肖安江再次提到先有市场四个字,这次提到了后办工厂四个字,先有市场、后办工厂八个字浓缩了五江集团20元创业→沿街吆喝叫卖→商品批发→建设工厂的心路历程。
肖安江说,高中毕业20元下海创业是生活之路的逼迫,自己办厂是经营之路的逼迫。没有20元下海去闯荡就无法改变生活的现状,没有办厂的举措就无法突破经营的瓶颈。五江集团的初始就是瞄准市场缺什么货源办什么厂,以轻工业为主,什么塑料厂、麻将厂、保温瓶厂,这些厂生产的产品都是紧扣百姓生活与休闲所需的商品。肖安江说,自己批发什么就生产什么,起初自己建厂只为自己的批发市场生产,思想还是有些狭隘。后来向大市场进军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国家的经济改革下活了全国一盘棋,国内物资逐渐丰富了起来,五江集团的发展思路步入了领域性拓展。
03.五江钛·裂变思维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先有市场,后办工厂......思维裂变,领域拓展。聆听肖安江谈创业、批发、办厂过程的路径,笔者感觉自己的脑壳都在开挂,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了。因为,五江集团的思维早已不是当初走街串巷的吆喝了,而是一种发展战略上的布局,市场如战场、深谋远虑已经成为五江集团的顶层思维。
五江集团逐步走向了新领域、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时代。笔者问五江集团从创业、批发、办厂进入轻工业生产以来,怎么涉及到了新材料钛的全新领域,而且还是从钛矿到钛装备钛产品的全钛产业链?肖安江说,之前有人问到过这个问题,我想你也会提出这个问题。涉及钛还得从五江集团的搪瓷厂说起,那是1999年的事,搪瓷需要钛白粉,五江在广东韶关采购钛白粉,当时钛的相关产品产量很少,还带有军工性质,采购很难。记得那时钛白粉是4800元/吨。1999年之后购买钛白粉比较难,因为那时全国只有20万吨钛白粉,房地产兴旺起来了,玻璃、瓷砖、涂料、电焊条、油漆等等都需要钛白粉,钛白粉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五江的搪瓷厂买不到钛白粉了。钛白粉的供不应求导致搪瓷厂断供停产,面对钛白粉的供应断货,五江只得另辟蹊径,自己办钛白粉厂。还是那句话,思路决定出路,五江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去广西博白办钛白粉厂,那时广西有丰富的钛矿资源(现在已经逐渐枯竭)。请人才、选厂址,说干就干,五江在广西建了一个两万吨的钛白粉厂,当时两万吨也是很大的产能了。肖安江说,钛白粉厂体制采取的是五江集团占股55%,技术人员占股45%,技术人员与企业实现双赢,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快两万吨钛白粉厂就建起来并顺利投产。有了钛白粉后搪瓷厂生产解决了。钛白粉生产会产生废酸。随后五江又上了生产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硫酸锰、磷肥的工艺装备,实现了钛白粉生产废弃物的全部综合利用,获得了变废为宝的经济价值,不经意间实现了钛白粉生产的产业链延伸。五江集团建设钛白粉厂与技术工人实施的股权制,印证了肖安江之前说的现在只要有知识、有技术、有智慧,没有钱也可以创业,因为,知识技术智慧值钱。肖安江理念意识的裂变是对人才的尊重。
随着钛白粉产业链的延伸,钛白粉市场竞争力增强了,现在五江钛白粉产量维持在三万吨。肖安江说,现在由于硫酸亚铁可以用来生产手机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未来五江可能考虑扩容钛白粉产能,这样又可以延伸出一个产业。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五江集团先有市场、后办工厂的理念贯穿始终。肖安江说,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生产什么,五江的全钛产业链思维就是这样慢慢构建起来的。
因为钛白粉生产后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后拉长了五江集团的发展思维,扩展了五江集团的市场视野,于是,有了涉足新材料钛产业纵深发展的想法。肖安江说,当时建钛白粉厂时也生产四氯化钛,遵义钛业等海绵钛企业还到五江采购四氯化钛。说到五江集团的全钛产业链时,肖安江举了两个事例:一是2005年至2008年期间,海绵钛从5万元/吨最高涨到30万元/吨,当时就产生了办厂的想法;二是曾经去咨询过钛行业相关人士,告知五江有在新疆建设钛及钛合金项目的想法,一家老牌海绵钛企业的领导甚至给肖安江泼冷水你们办起来很难。随后,钛及钛加工产业陷入产能过剩,此时,更多的人向肖安江泼冷水叫他不要涉钛,很危险!肖安江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山峰与山谷是辩证的关系,谷底发展的前面是山峰,能否屹立山峰不仅仅需要胆量更需要胆识。他说,大家都担心害怕时往往潜存更大的机会。全钛产业链的梦想已经根植于肖安江的内心,布局于五江集团的战略规划。肖安江说,更主要的是当时国内钛及钛加工产业大多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高端钛合金材料是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经常受制于人,作为沐浴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民营企业家应有感恩之心、应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要为国家卡脖子项目的重要战略性新兴材料高端钛合金材料的替代进口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3年钛及钛合金项目正式立项。
2014年完成钛及钛合金可研报告。
2015年钛及钛合金项目正式动工。
2018年首炉海绵钛产品出炉。
2019年钛合金产品投产。
肖安江说,新疆哈密全钛产业链项目全线动工是2016年,一路走来相当不容易。2018年亏损,2019年微利,2020年至今逐步向好。说到在新疆发展全钛产业链的优势,肖安江说,电费有优势,环境气候有优势(干燥对海绵钛储存十分有利),有煤矿有自备电厂,有钛矿的原材料优势,汇聚起来有成本优势,走向市场有竞争优势。
说到五江集团在新疆建设的全钛产业链,感觉肖安江心里既五味杂陈又有许多话要说,曾经判定五江不可能在新疆建成海绵钛全钛产业链的某钛业人士实地参观后感叹不可思议。他们哪里知道裂变思维背后是一道市场的辩证题,而如何做好这道题在肖安江心里依然是先有市场后办工厂的大思考。
五江集团全钛产业链是真正完整的一条钛产业链:钛矿→钛冶炼→海绵钛工艺生产全流程→钛锭→棒板丝材→钛装备→钛制品→钛民用生活品,还生产钛复合材料。可以说,目前的五江集团是全球真正的全钛产业链企业。提起涉足钛产业取得的成绩,肖安江的脸上还是多少流露出一丝自豪——
2021年海绵钛产量26000吨,国内第一;钛材产量突破2万吨,国内第二;拥有16吨海绵钛还原蒸馏炉,全球第一。五江集团是钛行业的新兵,是行业的后起之秀,却是敢于在山谷里昂首走进钛行业的佼佼者。五江集团的涉钛路径改变了我国钛工业的战略布局。
04.触角中的裂变思维
五江集团在钛行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聆听肖安江关于五江集团的发展历程,能够看到五江集团触角延伸的领域都是功到自然成,这也是助力全钛产业链的成功之道。
五江集团保温瓶生产全球有名,湖南、江西两地保温瓶厂是国家首批清洁能源示范点。中国保温瓶企业获此殊誉的仅五江集团一家,竞争力一直很强;
五江集团在保温瓶厂后延续而建的焦化厂,用焦炉煤气作为生产保温瓶和玻璃的清洁燃料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的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在全国也是最早开始做的。目前国内也只有几家企业生产。讲到这里,肖安江再次说所以我们是先有市场后办工厂。随后玻璃器皿,不锈钢制品都相继生产;
五江集团进入新材料行业是过硫酸钠跟所有的PCB电路板做强氧化剂开始,电路板用这个除灰尘,把所有的脏东西去掉,每一个PCB电路板都要用到。五江集团成功进入到了这个领域;
五江集团具有超前超强的市场意识,在供应PCB电路板给客户时问哪个东西是中国没有的?客户告诉一个是芯片,一个是光刻胶。掌握这一信息后,五江集团做好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准备。肖安江说,要通过传统产业的转型出来为国家做点贡献,填补一下国家的空白。做点国家没有的东西,于是多方咨询,到国外考察,引进人才研发光刻胶。肖安江说到光刻胶时看似轻描淡写,背后的付出却是时间+智慧+毅力+精神+投资:从2001年开始研发光刻胶感光干膜,先后砸进去了10多个亿,一直到2017年才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光刻胶感光干膜,填补了国内空白。光刻胶感光干膜广泛应用于各类PCB电路板,凡是有电路板的地方均要用到光刻胶感光干膜。光刻胶感光干膜是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键基础核心材料,是国家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一位领导视察光刻胶感光干膜生产线后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历经17年投入巨资研发国家的卡脖子工程,这种精神真的很难得,了不起!肖安江说我们五江还是有毅力的!说这句话时,笔者观察到肖安江脸上洋溢了自豪。目前,全球有光刻胶感光干膜生产企业7家,五江集团中国第一,世界排名第四。肖安江说中国电路板世界第一,未来五江集团要努力抢占全球光刻胶感光干膜市场制高点,引领全球光刻胶感光干膜产业发展方向。
05.五江在裂变中展望
五江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心中时刻装着爱国的赤诚之心,17年投入10多亿研发光刻胶填补国内空白,攻克卡脖子工程,这种毅力与精神彰显了五江人的情怀。
笔者问,五江集团如何布局展望未来?肖安江说,持之以恒做优做精做大做强五江集团,优与精才能支撑大与强。保持现有产能朝着优、精、细与特色化方向发展,你有我优,你优我精,按照先有市场的朴素道理,他从四个方面讲了五江集团的战略布局---
一是做好高端产业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的持续研发与产业升级,努力打造为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围绕钛合金材料领域纵深发展,技术上、装备上迈入新的台阶,力争步入高质量发展行业。
三是科学规划研发钒钛磁铁矿冶炼和开采,高钛渣剥离为一个单独的产业,目标作为一个资源型上市公司。
四是抓好民用生活品五江钛品的研发与创新,打造健康的原生钛生活。当前,五江钛品的重点是技术沉淀,目前是熬制未来,等待钛民品的爆发。肖安江说,从铝制品时代到不锈钢制品时代都需要一个认知、使用、发展的过程,从不锈钢制品时代到健康钛制品时代同样需要一个认知、使用、发展直到走向广阔消费领域的过程。但是,健康钛生活用品替代不锈钢用品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访谈肖安江,思绪越来越清晰,1979年高中毕业怀揣20元创业成为几百亿元的大集团,从走街串巷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能嗅到商机,这不是运气使然,而是睿智的胆识,那一句先有市场的判断是对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实践。
肖安江身上有两个字助力五江集团睿行,也可以说肖安江几兄弟的扁担上一边挑着聚一边挑着道:聚思想,聚眼光,聚贤才,聚产业链,聚高端,聚特色等。思想之道,市场之道,勤劳之道,格局之道,视野之道等,聚在道上行走,道在聚上生辉,于是,有了五江集团的一次次成功裂变。
五江之道,道之五江。
五江之道,睿智江河。
五江之道,道上铺满一颗颗勤劳与智慧熬制的珍珠,串起来成为一条耀眼的项链,于是有了——
一根扁担几尺长,五尺长来三寸宽。
一担箩绳有几股,四股分开八股缠。
一根扁担谋生活,两筐装满苦和乐。
一根扁担找市场,五江智慧聚光芒。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