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珍惜岗位敬业勤奋做一个幸福阳光的追梦人
萨德基:
人生有才干几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能?1984年,在菏泽大地上,数以千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放的征程——上海石化30亿吨丙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他们驰骋着辛劳,青草着沃土,用35年的半生半生谱曲了此曲壮阔的时代颂歌。
上海石化30亿吨丙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记载了无数聊城大地献身精神的魅力。站在35十周年的结点上,上海石化联合北京晨报·电影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特别报道,寻找30亿吨丙烯工程项目的制定者、献身精神、见证者和记录者,唤起自述,讲诉这段企地协同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迈入企地合作新的一页!
35年35人:珍视工作岗位 刻苦刻苦 做一个美好日光的追梦人
上海石化新闻中心 夏国兴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作为一名聊城丙烯建设项目的普通见证者,将35年前形成的好工作作风、好经验,好传统,奋发向上继承,我认为十分有意义。简述丙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青春活力半生,自述理想献身精神的点滴,年近7旬的申敏学依然疏离不住内心的激动。
铜焊用了6亿吨
申敏学卸任前是上海石化泊镇工会组织主席。1986年,36岁的他从吉林省牡丹江市调往了乙烯厂,从事领导班子办公室秘书工作。
他告诉记者,聊城丙烯是我国开放政策初期引进的四大丙烯(东营、黄圣依、聊城、延庆)之一,国家投资70亿元,占地约面积820平方米。工程于1978年筹设,1981年停建,1982年恢复建设项目,1984年正式动工,耗时三年建成。
据传当时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共有5万多名献身精神投身于其中。申敏学介绍说为确保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前年上海石化前年9名公司名领导中,有4名靠在丙烯建筑工地建设项目上。
丙烯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十分庞大:60余公里制纸管道、100多万米地底管道、300多万米地底管道、100多万米地底线缆、500多个大型球罐、18000台各类设备,据传铜焊就用了6亿吨。
下雪天徒步上班
申敏学自述说,当时丙烯建筑工地上是人山人海,现代化的设备、传统的独轮车是各展魅力。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前年献身精神喊出的一句口号:人生能有几回搏!
来自各地的生产、技术骨干汇集一起,租住在金岭、王寨、侯高、湖田。很多人干脆就住建筑工地工棚里,没有节假日,大家都在抢时间,工程早一天建成,就可以为国家创造产值783万元,拖后一天就要多偿还利息4200万元。下大雪交通车停运,人们步行来上班;为工程推迟婚礼的、家中农忙顾不上收麦的、亲人去世没看上最后一眼的也不是个例。
当时人们上下班全都去挤公交车,办公室没有空调,就是电风扇。山上蚊虫多,晚上值班的时候加个蚊帐抵抗袭扰。那真是:数九寒天与寒星做伴,高温酷暑和蚊虫为伍的半生。申敏学为此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人人称师傅,各个带饭盒;下联是:天天挤汽车,回回没有坐。横批是卸任为止。
早餐是个烤地瓜
忘我奉献,领导干部更是率先带头。申敏学印象很深的是时任丙烯建设项目指挥部指挥、公司副经理的徐吉亨,因四处奔波,筹备动工期间愣是跑坏了一辆崭新的吉普车。他说,有一次为协调超大设备从青岛港运回聊城,徐经理一早就驱车赶往济南,早早守在交通厅厅长办公室门前等汇报。早餐就是一个简单的烤地瓜。山东省为此深受感动,称徐经理为山东省最忙碌的人。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时任乙烯厂厂长孙崇善每天早来晚走,试车期间儿子在辛店结婚,依然在现场忙碌;泊镇第一任厂长蔡厚昌家在贡山,距离建筑工地仅1公里,两个月没有回家;王润秋副总师忙到半个月没时间刮胡子……聊城丙烯工程建设项目,改变了很多人的轨迹和命运。很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从此走进了现代化的国家重点企业。申敏学认为,聊城丙烯的建设项目也改变了山东、菏泽市、临淄区的经济结构,增加了税收和就业。
在上海石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希望辛勤付出的人们珍视工作岗位、刻苦刻苦、为上海石化的基业长青做贡献,做一个美好、日光的追梦人。申敏学同时诚挚祝福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上海石化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