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碳综合 > 正文

碳综合

德国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有(德国英国法国欧盟已提出目标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

工品易达2022-10-12碳综合17

德国撤销2035碳中和目标,重启煤电,此举释放了哪些信号?

在俄乌冲突之后,可以说欧洲遭遇到了能源危机,也就是说欧洲对于俄罗斯的能源是有依赖性的,尤其是天然气,在欧洲制裁俄罗斯之后,显然一切都变得糟糕起来,能源不足,德国人甚至不得不通过减少洗澡时间,来缓解能源的短缺。

而为了德国自身的能源,为了民众的生活,也是不得不重新启动煤电,甚至是背弃了自己的环保目标,撤销了2035年的碳中和,那么这一举动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一、毫无疑问释放了德国在遭遇到了俄罗斯要求对天溪一号进行维修、保养之后,德国开始在能源方面有了极大的恐慌,而这一点恐慌自然让俄罗斯不得不找寻一点后路,比如重启煤电,找回属于自己的能源安全,将能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自己心里才会踏实,为此不惜撤下自己定下的环保目标,要首先保证自己国家的能源安全。

二、德国在遭遇到了这一危险之后,不仅仅是对于德国整个国家的,甚至是民众的,也就是能源安全深刻的影响着德国的经济与民众生活,那么在民众得不到充足的生活供应,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能源发展之后,毫无疑问德国必须想出自己的办法来,包括让自己的国家掌握主动权,将能源安全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世界纷繁变化的形势之中,有所不懂得依靠,受制于人。

三、这一举动切切实实的证明了德国确确实实需要与俄罗斯的合作,不管与俄罗斯的矛盾是怎样的,他都需要与俄罗斯的共同合作来应对这个世界,来让欧洲的人们更好的存在于世界之上 ,甚至是一种大实话,人们幸福安康的生活于这个世界之中。

无奈低头!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因为德国地区正面临相应的能源困境,碳中和的目标也没有那么简单能够轻易实现。

在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之后,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正在为碳中和目标而不懈努力,甚至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把传统的燃油汽车取代围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量也达到了20%以上。对德国来说,虽然德国也在致力于进行各种清洁能源的发展,但因为碳中和目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度的经济发展,所以德国可能会选择推迟甚至取消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

第1个原因是德国本身面临的能源困境。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发生在德国,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不是能源生产国,这也意味着相关国家容易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在能源的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情况下,很多国家本身面临着一系列的能源困境,所以这些国家不得不临时拖延碳中和目标。至少在解决能源困境之前,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不会充分发展相关产业,因为这些国家也不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基本条件。

第2个原因是德国的汽车产业所受到的影响。

在最初发展碳中和目标的时候,德国并没有意识到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取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效果,甚至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全面超过了德国的老牌汽车品牌。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进一步发展碳中和目标的话,德国的很多汽车品牌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这个情况并不是德国想看到的未来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如果想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话,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环境保护的话题,同时也需要把碳中和目标联想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利益分配问题,后者显然会更加重要一些。

[img]

已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有几个

2个。

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Energy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了各个国家进展情况,包括:已实现碳中和的2个国家,已立法的6个国家,处于立法中状态的包括欧盟(作为整体)和其他5个国家。

另外,有20个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发布了正式的政策宣示。提出目标但尚处于讨论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近100个。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跟踪统计,截止到2021年4月份,已有包括欧盟27国在内的77个国家/经济体提交了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NDC)。另有80个国家承诺会提交增强的NDC目标,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南非等主要经济体。

据目前统计数据,占全球排放量一半以上的58个国家已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但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尚未提交最新的NDC目标。可喜的是最大的两个排放国都做出了碳中和承诺,这表明两国的NDC需要更具雄心。

如果这些国家都能实现各自的净零或碳中和目标,则地球的温度升高上限会被限制在2.1摄氏度,低于预计的3摄氏度。

但是想要兑现这一承诺,将要求各国近期行动起来,而这正是国家自主贡献(NDC)的基础所在。人们更关注尚未提出到2030年增加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尤其是主要排放国。

脱碳倒计时开启 全球航空业能否“氢”装上阵

3月22日至23日,首届国际清洁航空论坛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清洁航空起飞”。如何能飞得更清洁,已经成为航空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联合国将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作为当前全人类最为紧迫的使命。2018年,一场名为“飞行耻辱”的运动自瑞典发起并很快席卷欧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大势所趋,浩浩荡荡。航空业如果不能革新转型,迎来的将是淘汰降级,而由此引发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全球竞争已然拉开序幕。

航空脱碳势在必行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要保持全球升温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1.5摄氏度内,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至关重要。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尽快实现碳中和正在全球范围取得共识,主要行业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已是大势所趋。作为全球经济活动重要组成和支撑的航空业,必然要积极变革,主动作为。

早有远虑的航空业自2007年就已经开始 探索 全行业减排,很多民航相关的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制定了相应规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2016年通过的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由此形成了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航空业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各国政府协定实施全球碳中和增长措施的行业。根据该计划,全球航空业2050年前碳排放要比2005年减少50%。

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先后确定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提出“Fit for 55”法规以确保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紧随其后,在当年11月发布《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公布了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与技术路径。美欧作为航空业的两大“引擎”,都不约而同将航空业减排目标大幅提前:明确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2021年10月,代表全球航空运输业的航空运输行动小组(ATAG)敦促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根据行业承诺,支持在2022年第41届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上通过一项长期的减排目标。

在2021年11月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英、美、法等23个国家组成“国际航空气候雄心联盟”,签署《国际航空气候宣言》,旨在加强政府间合作,为国际航空排放设定具有雄心的长期目标。特别提出支持国际民航组织通过雄心勃勃的长期目标,敦促ICAO做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具体承诺。与此同时,成员包括290家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2050年净零碳排放飞行计划表示支持。

时间转入今年2月,在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主持下,42个发达国家于欧洲航空之都图卢兹签署《关于航空可持续发展和脱碳的图卢兹宣言》,呼吁全球采取措施,到2050年实现航空业脱碳目标,以遏制全球变暖。欧美等国希望通过这一不具约束力的倡议引发连锁反应,从而推动在第41届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上通过全球航空运输脱碳承诺。该倡议同时得到空客、法荷航、达索等146家行业公司的支持。各方强调,在ICAO框架下开展国际合作对于保证全球公平竞争至关重要。

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萨尔瓦托雷·夏基塔诺出席了此次活动,他强调,尽管疫情及其影响仍在持续,但各国政府及航空业仍做出了雄心勃勃的决定,采取了实际行动以促进实现国际航空脱碳。

以上种种,最终都“剑指”国际民航组织即将在今年9月召开的大会。该组织正紧锣密鼓开展国际航空二氧化碳减排长期全球目标(LTAG)的研究和磋商。3月底至4月初,该组织将就此召开全球航空对话,相关协商进展将提交LTAG高级别会议,最终将在9月大会上做出表决。2050年实现航空业脱碳无疑将是一个极具雄心的目标,无论国际民航组织最终做出何种承诺和约束,航空业开展脱碳都已经箭在弦上。

航空技术酝酿巨变

虽然航空业并非碳排放的超级大户,但绝对是碳减排的“困难户”,主要原因在于长途飞行还显著依赖于化石燃料,要实现航空脱碳,技术上能否取得突破是关键。

法国《回声报》认为,当前航空业即将迎来第三次航空革命。第一次航空革命是20世纪初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成功试飞;第二次革命是上世纪50年代,涡扇发动机的问世宣告航空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第三次航空革命究竟是什么?

德国西门子电力飞行技术负责人弗兰克·安东博士对此毫不犹豫地给出他的答案:电。安东指出:“电力推进技术是航空业的发展方向,否则航空业将没有未来可言。”西门子团队已初步完成了油电混合推进系统的设计、研发与试飞工作。2015年,西门子推出的电动飞机电机,重量仅为50千克,但功率却高达260千瓦,实现了全球首架250千瓦级电动飞机的首飞。未来,通过电力系统的不断优化和电池技术的进步,西门子希望研发出满足100座的混合动力航空装置。

对于法国同行,该问题的答案同样是一个字:氢。法国民用航空研究委员会(Corac)今年1月发表了航空运输脱碳技术路线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未来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氢能飞机所占比重来实现行业脱碳。在其规划的路线图中,法国可在2030年推出新一代中短途飞机,利用降低油耗和生物燃料实现碳中和,2035年推出短途氢能飞机,2045年推出中程氢能飞机,至2050年,氢技术可为航空业全部碳中和贡献29%。在另外一项更为激进的欧洲联合研究报告则指出,用氢代替燃油可将航空运输对气候的影响降低50% 70%。

电和氢是目前两个主要的推进技术研发路线。

法国蒙田研究所报告对此指出,考虑到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纯电力推进的应用将主要是小型飞机。对于大型飞机,混合电动推进可作为实现完全电气化的过渡技术。混合电力推进可以通过将传统发动机与电力推进串联或并联组合。这一概念已在 汽车 行业长期应用。

根据目前的技术展望,100座以上的全电动飞机难以在2050年前投入使用。19座以下的小型飞机业务正在增长,但目前仅占全球航空总排放量的不到1%。对于中远程大型飞机,更为现实的技术选择似乎只有氢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这里的氢推进与依靠氢气发电的燃料电池不同,氢推进飞机是将氢气燃烧作为发动机燃料。

目前,欧美主要国家都将氢推进视为飞机脱碳的最佳候选者,也是2035年可实现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氢燃料的优势在于燃烧温度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并且是零碳排放。从发动机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用氢代替燃油并不困难,主要是解决氢燃烧带来的材料耐高温问题。即使有必要进行调整,发动机的90%都可能保持不变。选择氢的主要困难在于飞机上的存储问题,相同的机载量下,氢燃料的重量是传统燃油的三分之一,但所占体积是燃油的4倍,这需要对飞机结构做出调整。且液态氢需要在零下253摄氏度低温储存,储罐材料对隔热、抗振动和冲击、承重、密封有很高要求,需要专门开发一种能够在飞机应用要求下承受热循环和压力循环的液氢储罐。

根据法国蒙田研究所的预测,为了实现2050年脱碳目标,目前占全球航空排放约3% 4%的区域航班(主要为100座以内小飞机)可以基于混合电力推进和氢燃料电池实现脱碳;占航空排放约67%的中短途航班(主要为100 250个座位的中型客机)可以主要依靠氢推进技术;占航空排放约30%的长途航班(主要为250座以上的大型客机)还需要依靠可持续航空燃料。

除了推进技术外,航空脱碳还需要在改善空气动力学,优化发动机性能,增加数字化等渐进性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航空巨头纷纷入场

2020年9月,空客推出了ZEROe零排放商用飞机项目,公布了三款混合氢能概念飞机,分别用涡轮螺旋桨、翼身融合和涡轮风扇三种概念机型,利用燃烧氢气作为燃料,暂定于2025年原型机试飞,2035年投入使用。

今年2月,在公布氢能飞机项目20个月后,空客宣布与通用和赛峰的平股合资公司CFM公司强强联合,双方决定于2025年左右共同启动氢能飞机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对氢燃料发动机进行地面和飞行测试,为2035年推出第一款零排放飞机做好准备。该示范项目将使用A380测试飞机作为飞行测试平台,配备由空客在法国和德国的工厂准备的液氢罐。从2026年开始,空客将在A380巡航期间对氢燃料发动机进行测试。

在美国,今年2月,普惠公司被美国能源部高级能源研究计划署选中,为商业航空开发新型、高效的氢燃料推进技术。

普惠公司参与的“氢蒸汽注入、间冷涡轮发动机”项目将使用液态氢燃料,通过回收水蒸气大大减少飞机凝结尾迹,从而实现零温室气体排放飞行,并将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80%。该项目采用的半封闭系统架构将比燃料电池具有更高的热效率,相比使用“滴入式”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总运营成本可能进一步降低。这是普惠公司和美国高级能源研究计划署之间的首次直接合作,以支持航空业在2050年实现飞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一战略目标。

根据法国《回声报》报道,波音似乎仍然对2035年实现氢动力飞机的可行性持保留态度,波音更倾向于优先考虑使用替代燃料运行的传统机型。

在俄罗斯,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2021年7月宣布启动一项为航空和地面应用开发氢动力发动机的计划。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首席设计师尤里·什莫廷称:“为了减少航空业的碳足迹,氢燃料的使用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之一。我们正在考虑两种主要技术:在改进的燃气轮机中直接燃烧氢燃料,以及使用氢燃料电池发电。”

对中国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法国《费加罗报》文章称,多位国际航空观察家认为,零碳排放飞机的竞赛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最终打入商用航空市场的 历史 性机遇。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尼古拉斯·博格兰和帕斯卡·法布尔相信:“零碳飞机涉及新技术的开发,长期投资的中国当然有牌可以打。”正如另一位专家总结的那样:“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中国旅法航协会长叶伟明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氢能飞机的研发方面,各国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叶伟明称,中国航空业和能源工业必须抓住第三次航空革命的 历史 机遇,尽快起步。中国在经典航空发动机领域仍处于追赶阶段,建议中国航空制造尽早向新能源技术方向跨越,大胆转型。

中国旅法航协副会长、空客研发工程师丁一表示:“空客零碳大飞机已经明确氢能技术路线。对于中国民机事业,氢燃料等新能源飞机架构和发动机,可能是弯道追赶的机遇,同时仍然是需要积累沉淀的长期挑战。零碳飞机这一新赛道的本质还是航空制造业,需要立足我国型号任务稳中求进,在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和测试手段等方面努力缩小差距。”

半个多世纪以来,空客和波音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取得领先,但在变革之下,曾经的“巨无霸”并不能保证在未来持续领先。对于是否选择氢能,空客和波音已经分道扬镳,一个满怀壮志,一个保守观望。航空业要在不到30年内实现脱碳,必须依赖颠覆传统的 科技 突破。未来航空业能否“氢”装上阵,取决于大胆创新,也取决于胆识和远见。(本文摘自中国 科技 网)

氢燃料与交通运输

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氢用于燃料由来已久。

当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投入使用时,它所采用的燃料并非汽油或柴油,而是氢气。1804年,法国、瑞士发明家艾萨克·德·里瓦兹在成功地设计了几辆以蒸汽为动力的 汽车 后,开始尝试使用具有爆燃特性的燃料来取代蒸汽。他的第一个试验就是研究发动机气缸内燃料爆燃膨胀后推动活塞运动的基本原理。当时,他使用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火驱动内燃机运转,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1807年,他将试验原型发动机安装在一架四轮马车上,驱动马车行驶了一段距离,此举使这辆马车获得了“世界第一台由内燃机驱动的 汽车 ”的殊荣。

在20世纪, 汽车 企业、大学、发明家和爱好者都在进一步测试由氢驱动内燃机的可行性。在1970年,发明家保罗·迪格斯为燃气动力内燃机的改进申请了专利,他的设计让汽油发动机可以依靠氢气运行。如今,氢燃料发动机已经被证明具有向从小轿车到公共 汽车 等各种车辆提供动力的能力。

几十年来,航天工业一直在使用液体氢作为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为太空 探索 提供燃料。

氢作为飞机燃料的研究同样有相当长的 历史 。早在1957年,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利用氢作为燃料让马丁B-57轰炸机飞行了20分钟。1988年,世界上第一架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实验性商用飞机升空。这架由苏联研制的图-155共进行了约100次试飞。30多年后的今天,航空业再次将注意力转向氢燃料商用飞机。

巴黎协定,人类想要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这是否能做到?

2020年12月12日是《巴黎气候协议》达成5周年纪念日。这份协议的主要目标是要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上周,由多国气候变化研究专家组成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发布报告称,目前看来,到本世纪末,人类的确有望通过行动接近或实现《巴黎气候协议》提出的核心目标。

这可以说是在2020年,地球人听到的一个难得的好消息。

12月12日,全球首个通过“净零碳排放法案”的主要经济体英国,宣布到2030年,其碳排放量要比1990减少68%,比之前承诺的53%有了大幅提高。

英国能源与气候情报主管 布莱克:(在这方面)英国已领先于大多数国家,比欧盟的承诺更加有力,比美国和澳大利亚所做的都要多。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英国每年需在减排项目上投入约500亿英镑,但在未来十年,这些减排项目也能让英国在能源消耗方面节约180亿英镑。

德国气候学家 霍恩:(接近核心目标的)趋势非常明显,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严肃认真地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并设定了十分具有影响力的目标。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到2030年前,力争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华盛顿邮报》认为:在目前110多个作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中,中国的承诺意义深远,影响最大,实现这一承诺可在本世纪末令全球升温减少约0.3摄氏度。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总监 费楠茉:中国的(碳中和)承诺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令中国国内的政策有所改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每个部门、每个公司、每个国有企业、每个研究机构现在必须将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承诺考虑在内。

“碳中和”并非“零”碳排放,而是允许排放适量二氧化碳,但同时要通过节能减排等行动抵消在一定时间内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净零碳排放”,即“碳中和”。

和绝对的零碳排放相比,“碳中和”较少受限于经济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更具现实意义的目标。

发展新能源,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19年全球风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其中中国新增风力发电站数量居于首位,占全球新增总量的4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到今年10月底,中国已成为拥有太阳能发电站和风能发电站最多的国家。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亚洲总监 费楠茉: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投资者和消费者。现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板、三分之一的风力涡轮机都在中国,中国拥有全球一半的电动小汽车,以及全球98%的电动公交车。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截至2018年末,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供电量的26.73%。但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的测算,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至少要达到90%。

在中国作出“碳中和”承诺后,日本和韩国也作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日本首相 菅义伟:政府将会竭尽全力达成绿色社会,具体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让日本成为净零碳排放国家。

11月6日,日本首架使用可持续航油的“绿色”航班从东京羽田机场起飞,该航班由全日空航空公司执飞,采用由芬兰公司供应的、从食物垃圾中提炼出的可持续航油,成功飞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得克萨斯。之后,全日空航空公司宣布将于2023年开始使用可持续航油。

可持续航油,被视为航空业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但与传统航空燃油相比,可持续航油产量少、价格高。据彭博社报道,目前全球可持续航油年产量为4千万升,仅占全球航油市场的0.015%,价格则非常于传统燃油的3到4倍。

2020年11月28日,上海浦东机场。一架由法兰克福飞来的波音777货机,完成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首次“碳中和”货运航班飞行。

汉莎货运集团董事长 格伯:这趟航班的特别之处是可以做到碳中和。作为全球首个碳中和货运航班,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

该航班往返行程都使用由动植物油脂制造的可持续航油,比使用传统航油减少了约80%的碳足迹,而剩余的20%碳足迹将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抵消,从而实现碳中和。

汉莎航空表示,将在2021年尝试在中欧航线定期执飞“碳中和”航班,但目前尚未给出航班执飞表。

迄今为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国际社会作出的最大努力便是由186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巴黎气候协议》,110多个国家作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但碳排放纍计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国,对于《巴黎气候协议》的态度却是忽退忽进。

特朗普:美国将退出巴黎协议,重新开启煤矿,开始新的海上油气租赁计划。

自2011年至2017年6月,特朗普在推特上至少115次对气候变化提出质疑。

特朗普:奥巴马经常说全球变暖这件事,这基本上就是场骗局,这就是场骗局,这只是一些赚钱的工厂,对吧,这就是场骗局。

上任第一年,特朗普就推翻了数十项由前任政府推行的气候变化相关法案,放宽了128条环保法规,并将重振传统煤炭产业作为其核心政策之一。

特朗普:宾夕法尼亚州的矿工们,当我还不是总统时,我就说过,我将终结煤炭战争,让你们这些优秀的矿工,重新投入工作。

2019年11月4日,特朗普政府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书面通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议》。

2020年,在竞选连任期间,特朗普仍多次为其退出《巴黎气候协议》辩白,称该协议将扼杀美国经济。

特朗普:看看俄罗斯、看看印度那么脏,空气那么脏,退出巴黎协议是因为这协议将让我们不得不花费数万亿美元,这对我们非常不公平。

特朗普:巴黎协议的目的不是拯救环境,而是要摧毁美国经济。

2020年9月,美国《政客新闻网》报道称,特朗普执政四年间,美国政府在气候政策上的一系列改变,如果持续推行下去,从2020年至2035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18亿吨,超过德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一年排放量的总和。《纽约时报》称之为:特朗普影响最深远的政治遗产。

VOX能源气候专栏记者 罗伯特斯:如果特朗普连任,全球升温1.5摄氏度的目标,就彻底不可能实现了,只升温2摄氏度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了。

而随着特朗普在2020大选中败北,当选总统拜登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今年7月,拜登提出,不仅要带领美国重归《巴黎气候协议》,还提出了一项两万亿美元的环保计划,包括对环保减排设施的大力投资,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预计,拜登的“碳中和”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可令全球升温减少约0.1摄氏度,但倘若民主党人最终无法同时拿下参众两院,拜登计划的可行性将大打折扣。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10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高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今年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十字路口,如果各国能坚守对“碳中和”作出的承诺,人类将有望走上更安全、更可持续和更加公平的发展道路。

联合国秘书长 古特雷斯:我坚信,2021年将会是朝着碳中和大步迈出的一年。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1年,人类可能迎来多场旨在保护地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会议,包括将在中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英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原定今年召开、但因疫情推迟的全球可持续交通会议、联合国海洋大会等。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对于人类和地球来说,现在就是按下‘绿色开关’的决定性时刻。唯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塑造更美好的地球未来。

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为何难以实现?

因为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的问题比较严重,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很难实现碳中和的具体目标。

每当我们提到环境保护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碳中和的目标,很多人也会把这个目标当成今后的主流发展方向。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错,甚至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欧洲的很多国家首先提出,其他地区的国家相继跟进。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欧洲地区的国家首先排除碳中和的目标,这个行为似乎和他们之前所说的概念不符,所以很多人才会提出相应的质疑,同时也会好奇为什么类似德国这样的国家的动机如何。

德国将会取消2035年的碳中和目标。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新闻,因为德国一直致力于尽快达到碳综合的目标,但是之前,不过也是首先提出综合完成碳综合目标的国家。因为受到了能源危机的影响,德国本身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冲击,所以这两个问题可能是德国取消碳综合目标的真实原因。

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问题相对比较严重。

之所以2035年的探索和目标比较难以实现,主要是因为欧洲地区正在面临广泛的能源危机现象,这个问题会进一步导致欧洲地区的能源价格上涨。在此过程当中,碳中和目标的各种动作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甚至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通过重新采用相关能源燃料来维持基本的经济发展。这个情况不仅发生在德国这一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并不是德国不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且因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欧洲国家不得不先考虑自己的经济问题。在此之后,碳中和的目标可能才会重新启动。

德国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德国英国法国欧盟已提出目标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德国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国家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