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碳综合 > 正文

碳综合

重庆碳中和目标和绿色金融路线图(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

工品易达2022-10-19碳综合23

碳中和政策支持: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大气网讯:本文联合钢铁有色、能源化工、建筑建材、电新、交运、轻工、新能源车等行业,从碳约束和碳交易机制对各行业的影响入手,挖掘各行业供需格局和价格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本篇为您精选报告第三章:碳中和政策支持: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一)碳交易:配额和定价

在减排量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也紧锣密鼓的将建设配额交易市场的计划提上了日程。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该通知打开了我国建设碳市场的大门。随后十年中国政府又出台了各类政策,不断 探索 ,把试点经验推广全国,并最终于2021年1月通过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明确了有关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定义,对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交易主体、核查方式、报告与信息披露、监管和违约惩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我国的配额碳市场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部分:1.确定覆盖范围和目标总量;2.确定配额分配;3.测量、报告与核查(MRV)以及4.履约机制建设。

确定配额总量和覆盖范围:2018年,国务院通过《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明确了全国碳市场总量和配额设定原则。配额总量设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分别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前者从宏观角度出发,按照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的减排目标,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配额;后者则从实体企业出发,根据控排企业的年排放量之和,估算配额总量。中国目前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全国碳市场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包括原油加工、乙烯、电石等18个子行业。除此之外,其他企业自备电厂也按照发电行业纳入。

分配方法:配额分配有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常用的免费分配的方法包括 历史 法、 历史 强度法和基准线法。有偿分配主要分为拍卖和固定价格出售两种。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免费分配的方法,未来会逐步增加有偿分配的比例。

MRV:MRV是一个名词组合,即“报告,测量与核查”(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是监督碳市场正常运行必不可缺的流程。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多次发布做好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

履约机制:碳市场的履约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控排企业需按时提交合规的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二是控排企业须在当地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按实际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清缴。履约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环节,如果缺乏完善的履约机制,那么碳市场的公信力和约束力会受到沉重打击。尽管我国不同的碳交易试点城市具有不同的未履约处罚方法,但从履约率上来看,除重庆外的6个试点城市的 历史 履约率均在96%,可以认为国内的碳市场履约机制较为完善。

交易情况概览:截至2019年,七个碳交易试点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五个试点地区已经完成了六次履约,湖北和重庆地区已经完成了五次履约。纳入七个试点碳市场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约2900多家,累计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约62亿吨。2019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完成配额交易总量约2291万吨,达成交易额约7.7亿元。成交价格方面,北京的成交均价最高,达到了55元/吨,湖北的成交总量和成交规模最大,但价格偏低,只有22.6元/吨,重庆的成交均价最低,只有16.7元/吨。试点成立以来,成交量逐渐上涨,说明企业已经接受碳市场,并积极进行碳管理。但是从平均成交价上来看,我国的平均碳价偏低,距离为达成《巴黎协定》目标的75-100美元/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二)绿色金融:支撑与杠杆

1、 历史 背景和基本概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指数级增加,但是人类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的认识明显存在滞后性,而从认识到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再到 探索 出合理、健全的解决途径又需要一定时间。直到20世纪后期,人类才意识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在源头上通过政策控制或是在末端通过技术治理就能解决的,还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金融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 社会 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历程

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较为典型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发展离不开人类在自然、人文科学领域的一系列新认识。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角度出发,总结相关的理论和重要的 社会 历史 事件,梳理绿色金融概念诞生的全过程。

人类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气候问题一样,也始于20世纪中期。1952年的伦敦雾霾事件导致了近12000人丧生,为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全球范围内名声大噪,引起了人类对于环境问题广泛的关注。1972年智库“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一文,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的广泛讨论,环境经济学就此诞生。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无排他性有竞争性,产权不明晰,很难通过传统手段解决(本章开头提到的政策限制和末端治理)。金融行业的主要任务本是将资本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行业使得投资回报最大化,学术界认为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推动资本流向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获得长期投资价值是对传统手段的重要补充,绿色金融的概念就此诞生。

实践领域,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世界第一家专注于 社会 和生态业务的“道德银行”(GLS Bank),成为绿色金融的早期 探索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与多家银行联合发布了《银行业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书》,标志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银行计划(UNEP BI)的正式成立。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该计划延伸到保险业,与瑞士再保险等公司发布《保险业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书》。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起成立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的倡议,呼吁全球企业履行 社会 责任、做良好企业公民。这一契约扩大了绿色金融的内涵,除环境外,人权、劳工、反腐败等原则也被纳入了投资机构的考量之中,时下热点ESG(环境、 社会 和企业管治)投资也起源于此。随后联合国又发布了可持续投资原则(PRI,2006)、可持续保险原则(PSI,2012)和可持续银行原则(PRB,2019),这三大原则共同构成了当今联合国绿色金融体系。原则发布后,世界上多家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截至2019年,中国国内的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等22家金融机构签署了PRI原则。

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概览

中国是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引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首个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正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主体环境信息披露日益规范,环境执法信息主动采集机制逐步成熟。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倡议将绿色金融纳入议题(首次),2019年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全球共27家机构签署。

市场规模方面,2015年中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仅为2500亿元,2018年已快速增长到2.1万亿元,但总供给为1.3万亿元,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为0.8万亿。根据德意志银行的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我国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的规模也迅速扩大,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11.9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以3862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成为2019年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来源。

信息披露方面,我国市场主体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日益规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明显提高,重点排污上市企业被要求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约有27%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环境、 社会 及管治报告,沪深300公司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6%,但离港股84%的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img]

实现碳中和的三个路径

实现碳中和的三个路径内容如下:

一、控制或减少碳排放

能源行业一直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行业作为产生碳的源头,必将做出重大改革。例如:调整能源结构,限制化石能源,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等。工业、建筑和运输等行业作为能源使用方则更重视技术革新,例如:绿色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

二、促进和增加碳吸收

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是目前碳吸收的两种方式。技术固碳主要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而生态固碳主要靠森林、绿地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固碳。

三、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碳中和

为代表的一些主要活动为我们上期介绍过的碳交易系统和碳税等。它们都是以碳排放量作为交易货币而衍生出来的体系,对各行业的自发降碳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助推共同富裕,消费金融公司如何担当大任?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作为有效提升消费者幸福感的金融手段,消费金融公司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具体而言,一方面,消费金融机构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智能化体验逐渐加强,有助于其更懂民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适度合理的消费信贷支持;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消费金融机构视野越来越开阔, 社会 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在乡村振兴、 社会 慈善、绿色金融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逐渐打开。

基于此,瞭望智库1月9日发布《2021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探讨共同富裕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提升金融消费者的体验和保护。

《白皮书》探讨了金融机构作为“国之重器”,推动人民精神富裕之“道”,并将金融消费者体验与保护作为系统性工程来研究,给出金融机构应有之“术”。课题组征集了一批商业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实践案例,分析其应对新形势、达成新使命的战略布局和已有措施。

在被调研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展现了其在行业发展中的典型性,以及打造消费金融公司推动共同富裕的样本意义。

下面就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践行公益活动、助力低碳金融等方面结合马上消费的一些具体案例,看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将金融初心落实到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

保护先行

消费金融是与消费者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金融领域之一。去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压力测试”和自我变革,尤其是后疫情时期,金融消费者保护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根基。

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认为,金融消费行为联通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其安全性和 健康 性是提升消费者信心的良药,也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做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能够有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金融服务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无疑是在效率基础上促进公平分配的又一生动体现。

从实践经验来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已至少在三个层面助力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帮助消费者掌握金融消费知识和能力,理性参与金融消费,以金融教育推动消费者“懂金融”;二是严惩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畅通投诉咨询渠道,以“负责任金融”理念引导消费者“信金融”;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以良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消费者“用金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老百姓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自成立以来,马上消费高度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将维护消费者个人权益作为经营发展的根基。为保障消费者金融数据安全,防止外部恶意攻击,有效保护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马上消费充分发挥技术研究能力,加强新安全技术的落地转化,制定了从边界防御转向全面防御、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防护、从使用传统工具防护转向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安全技术结合防护的总体策略,形成了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全面防御体系。

通过全方面的努力,马上消费的隐私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2021年11月,正式通过ISO 27701隐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在2020年陆续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CVERC)的APP安全认证(安全检测)、APP信息安全认证(隐私保护)等。

公益筑梦

公益活动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部分,也是每个机构和个人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其中,金融机构因为联系着 社会 的方方面面,更有机会和资源进行公益活动,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当然, 公益不只是捐款捐物,还包括对各项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各项政策积极落实,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也包括为各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金融保障和支持,为各地群众建设更为安全和便利的生活。

近年来,马上消费不断加深公益的广度、深度以及效率等,持续传递 社会 温度,自觉自愿发挥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在广度上,马上消费的公益范围不断向重庆及重庆周边城市延伸,如向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开展精准扶贫公益捐款活动、为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捐赠爱心鸡舍栅栏、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竹乡小学捐衣捐物,以及为四川宣汉县一所平楼村小学修建了多功能运动场等,从小事做起,持续投身到力所能及的公益中来。

在深度上,马上消费为留守儿童、养老院老人、贫困地区等人群提供物资、医疗、知识等方面的支持。2019年,马上消费定向采购城口县沿河乡“花千源”,助力精准扶贫为重庆市彭水县贫困山区学生捐赠款项物资向重庆银保扶贫基金会捐款20万元,定向彭水县大垭乡建卡贫困户扶贫。

马上消费还联合重庆当地社区公益机构,常态化收集家庭和个人闲置废旧衣物,经过整理与环保处理后,捐赠给 社会 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养老院老人等。

在效率上,面对河南洪灾,马上消费第一时间响应,公司及全体员工累计捐赠528万元,并免费为受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智能交互的云呼叫中心系统,助力当地企业复工复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马上消费当即成立了应对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陆续出台相关关怀政策,坚持助力公益背后的初心,散发 科技 温度。

回顾2021 年,马上消费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公益活动全面嫁接起来,联动员工、持股股东、千万用户、十万合作商户及 社会 各方参与人员等,带动千百万人共同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的能量圈,号召大家共同践行 社会 责任,回报 社会 。

谋划未来

用实际行动支持“双碳”目标的达成,每个行业都在行动。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在绿色的发展,特别是要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灾害对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因此,消费金融机构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生态做出贡献。

马上消费作为一家以技术起家,专注于主要借助互联网渠道获客、展业的新型金融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守绿色发展模式,根据与碳排放相关的人力消耗、能源消耗、纸张消耗、金融云服务器消耗等环节,测算碳排放指标,并利用技术能力解决消耗问题。

在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过程中, 马上消费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视为个业 社会 责任的重要任务,积极 探索 低碳发展的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以 科技 力量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和管理体系,形成一条“金融 科技 碳中和”的绿色创新发展道路。

历经6年发展,马上消费已形成“大数据+Al+金融云”三大核心平台共振的强大数字化引擎,通过自研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云、生物识别、区块链五大技术相互融合,实现金融服务“四化”,即流程数字化、业务数据化、场景智能化、基础设施云化。

依托数字化能力打造极致用户体验、推进全场景弹性覆盖、降低服务成本,推进金融服务全面降碳、绿色增长。马上消费依托自身领先的 科技 能力深度推进全流程数字化经营,实现金融服务全环节不同程度降碳,使企业充满绿色发展活力。

从数字表现来看,截至2021年12月末,马上消费已实现全线上无纸化服务,累计减少碳排放91.19万吨。为更好地践行“双碳”目标,2021年7月,马上消费正式对外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内容涵盖绿色化运用、构建低碳文化等,多维度地展现企业践行绿色金融,参与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明确行动方向和目标,争取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

谋划当下,着眼未来,与国家战略相一致,金融企业总能找到真正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讯)

重庆碳中和目标和绿色金融路线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重庆碳中和目标和绿色金融路线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