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池 > 正文

电池

动力锂电池行业领先者(动力锂电池企业)

工品易达2022-11-01电池27

动力电池产业剧变中,宁德时代拿什么保住“一哥”地位?

继市值上超越中国石油后,宁德时代就一直处于“风暴眼”中。

昨日,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将向现代 汽车 集团专属平台“E-GMP”打造的二款车型供应动力电池,供货时间将于2023年开始。

对此消息,宁德时代虽然并未做出回应,但其股价却很快发生了变化。据Wind数据显示,昨日宁德时代收盘股价大涨8.18%至404元/股。

而在6天前,宁德时代连发多个公告表示,“投资不超过120亿元建设四川宜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投资不超过120亿元建设广东肇庆动力及储能项目”和“投资不超过50亿元建设福建宁德一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合计投资总计290亿元。

受此消息利好的影响,自次日开盘高开3%至379元/股后,2月4日收盘股价继续上涨至388.5元/股,涨幅达到1.97%。

早在2月1日,宁德时代就发布了一份“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公告表示将解除限售和实际可上市流通的股份,占其目前股本总数的5.25%,而解禁上市流通日为2月4日。

据界面新闻统计,这次宁德时代的解禁市值为4332.89亿元,几乎占到其发稿前总市值9555.5亿元的一半。 虽然目前解禁股持有者并未表态是否会减持,但资本市场对此依然表示担忧。

其实,自宁德时代超越中石油后,其股价就一直上演着“过山车”的走势。 而这背后,或许反映着宁德时代“内忧外患”的不稳定现状。

宁德时代2020年12月31日-2021年2月9日K线图,截图自Wind

受疫情影响,去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售受阻,动力电池行业由此受到波动,需求和装机量随之下滑。正因如此,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并不优秀。

此外,在上月接连发生的宁德时代旗下电池工厂的爆炸事件,也让其陷入短暂的动荡之中。

而在外部市场方面,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却逐年加剧, 宁德时代虽依然坐在“一哥”的位置上,但身边的威胁并不少。

先不说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家的追赶,LG化学及松下等海外电池厂商近几年也开始逐鹿国内市场、并紧追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市值一度超越中国石油,外界将此视为新能源 汽车 将逐步代替燃油车的信号。

在群雄并起的时代里,宁德时代是否能坐稳动力电池“一哥”的位置?

“基本满意。”

十四年前,曾任中国石油董事长的蒋洁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表示,彼时的中国石油的确能撑得起这个评价。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A股风光上市,首日开盘价一度被投资者推高到48.6元/股,也用71181亿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殊不知,这家昔日里全球第一市值的公司,却在十四年后被一家制造动力电池的厂商在市值上所超越。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就在去年12月21日,宁德时代的股价涨幅超12%,当日收盘股价为325元/股,市值也随即达到了7571亿元。一周后,在12月30日,宁德时代股价涨幅达到10.39%,收盘股价为340元/股,市值也达到7920亿元,一举超越中国石油当日7558亿元的市值。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油市值对比图,数据来源于Wind,连线出行制图

今年开年后,这样的涨势还在继续。1月4日收盘时股价实现高涨15.09%至404.1元/股,这之后,股价继续飞涨直至到1月7日,收盘股价达到413.23元/股,市值达到9626亿元的新高。

不过,就在宁德时代正向万亿市值冲锋之时,却被踩下了“刹车”。

1月7日,据“宁乡发布”微博称,当日晚间湖南邦普循环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湖南邦普”)老厂车间发生爆炸起火事件。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该公司属于宁德时代控股的子公司。

作为当事方的宁德时代对此事故虽很快做出了回应,但由于这家公司主要负责宁德时代电池产业中回收部分的业务,受此影响宁德时代次日收盘时股价为404.5元/股,降幅达到2.11%,市值在一天内蒸发203.32亿元。

此后一周,股价的颓势继续延续。 1月11日股价继续走低,当日收盘价为390元/股,降幅为3.58%;期间虽有小幅反弹,但股价的降幅并没有得到缓解,在八天后收盘股价降到366.11元/股的低点,当日市值也跌至9000亿元以下。

到了1月20日,宁德时代股价回涨至收盘价391.4元/股,涨幅一度达到了25.29%。 在业内看来,这一回涨与前日其公布的专利有很大关系。

1月19日,宁德时代公布了两项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发明专利。据专利文件可以看到,这两项专利都与固态电解质相关,将有利于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的发挥。自上月初蔚来推出150kWh固态电池包后,宁德时代这一专利成为这一领域又一进展。

宁德时代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信息,截图自“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受此消息的利好影响,此后几天宁德时代的股价一路走高,于1月22日重回400元股价,当日收盘价为408元/股,市值也重回9100亿元之上。

但很快,宁德时代的股价再次由于爆炸事件而陷入“泥潭”之中。

1月20日晚间,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铁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德方纳米”)发布公告称,当日上午其一个室外尾气吸收塔发生爆炸。据德方纳米曾披露资料显示,其公司在2014至2016年均为宁德时代的前五大供应商。此外,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占其公司总股本的40%股权。

这之后,宁德时代虽然对此爆炸事故很快做出回应,并表示只是参股关系,未参与其公司的生产运营, 但也没有挡住股价的下跌。

就在事故发生的下一周,宁德时代的股价再次下跌,自1月25日收盘时的396.95元/股降至1月29日收盘时的354.11元/股,降幅达到了4.27%,这也是宁德时代在上月股价的最低点。

而到了本月初,宁德时代股价继续走低。2月1日,其股价收盘价为350.33元/股。但随着宁德时代连发多个扩产公告后,及时将股价的下跌再次止住。 自2月2日发布公告后,宁德时代股价开始回调,至2月4日收盘时,股价较2月1日股价已回涨38.17元/股。

至此,从宁德时代于去年12月超越中国石油、股价也随即达到了413.23元/股的高点后, 截至本月5日收盘其股价已上演了多次起伏,堪比坐上了“过山车”。

其股价的不稳定,或许也反映着宁德时代颇具挑战的现状。

在目前动力电池这个赛道上,已坐到“头把交椅”的宁德时代压力也不小。

去年10月,宁德时代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了0.8%;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4.24%。这也是宁德时代去年前三季度首次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虽然宁德时代在第三季度交了一份较为好看的“成绩单”,但也无法遮盖住前三季度的颓势。据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5.22亿元,同比下降4.06%;实现净利润36.82亿元,同比下降2.07%。

对于宁德时代去年前两季度的发展不利,与疫情不无关系。

随着去年年初疫情的爆发,去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的产销量大幅降低。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为39.7万辆和39.3万辆,分别同比下降36.5%和37.4%。

“去年上半年突发疫情及政策影响导致新能源 汽车 销量集体下滑,而动力电池装车量也随之下降,从而影响电池供应商收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北京商报这样表示。

在外界看来,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其营收和净利润应该会得到回升。 但对于宁德时代而言,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曾作为“立身之本”的技术路线已摇摇欲坠。

早在2011年,宁德时代就在福建宁德市成立,但在彼时的动力电池赛道上,已然慢了许多,它前面已有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两个已实现“自给自足”的玩家。

作为宁德时代创始人的曾毓群自然也看到了这点,于是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另辟蹊径——没有将当时市场普遍认可的磷酸铁锂路线作为主打路线,而是选择了成本更为高昂的三元锂路线。

就在曾毓群做出这个选择后,政策也帮了他一把。

在宁德时代成立的一年后,中央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要达到150Wh/kg以上,而在那时只有三元锂电池能达到这一指标。

于是,在政策红利的“加速”下,宁德时代于2017年借势超越了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一举成为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哥”。 在这之后,宁德时代继续在三元锂电池方面做着研发,并在两年后推出并量产了“811电池”。

宝马iX3搭载的宁德时代811电池,图源宁德时代官微

简而言之,811电池即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和锰三者配比为8:1:1的三元锂电池,这一电池可以将能量密度提升至170Wh/kg,并有效的提升装载此款电池的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里程。

811电池虽有诸多优点,但自推出后就一直备受质疑。

首先就是电池的安全性。据未来 汽车 日报报道,去年国内市场发生了超过20起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这其中多为装载三元锂电的车型。而随着去年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一场“针刺试验”,更将宁德时代的811电池的安全性送上舆论的焦点。

“按照目前的技术,811电池系统做到不起火几乎不可能。如果要做到单体电芯不起火,估计会采用固态/半固态电池,或者较大地牺牲能量密度。” 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专家傅振兴对车市物语这样表示。

除了安全性之外,三元锂电池目前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被挤压。

据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去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国内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5.9GWh,同比累计下降8%;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4.7GWh,同比累计增长上升13%。按照这个趋势,2021年磷酸铁锂的装机量大概率会超过三元锂电池。

正如如此,去年业内一度有传言称“宁德时代会放弃811电池”,宁德时代虽然对此进行辟谣, 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市场份额受挤压等“内忧”问题依然存在。

相比于“内忧”的困扰,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外患”或许更具有威胁。

其实,宁德时代前几年之所以可以坐到“一哥”位置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威胁,还要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5年,工信部推出动力电池“白名单”,国内新能源车企只有采用“白名单”中企业的电池才能获得补贴,进入“白名单”之中就有宁德时代。

借此,宁德时代在政策的扶持下驶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包括华晨宝马、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厦门金旅、北汽、中车集团、吉利在内的各个车企,宁德时代电池的装机比例都在90%以上。

但随着当年工信部取消了“白名单”,挡在外资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墙”被推倒,这些企业就此进入国内市场再无阻碍。 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一哥”的宁德时代,首当其冲地迎来了LG化学、SK等外资电池企业的挑战。

据SNE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8月,LG化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15.9%,排名第一,宁德时代以15.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这之后,宁德时代虽夺回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但LG化学和松下依然在其身后紧追。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数据来源于SNE Research,连线出行制图

其实,随着宁德时代在市值上超越中国石油后,在业内看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就随之开启。但对目前的宁德时代而言,除了要面对自身“内忧外患”的问题之外,还要思考一个“老问题”—— 如何继续稳住动力电池行业“一哥”地位?

“对于许多竞争对手而言, 汽车 电池通常只是他们的几个业务领域之一。但对我们来说,一切都要围着电池转,我们必须成为这个领域的最强者”。

在宁德时代创立不久,在被媒体问到对于公司及未来的思考时,曾毓群曾这样回答道。

但要让宁德时代做到这点,其实并不简单。

这是因为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自发展以来,就存在着一个惯例—— 鸡蛋不会放在同一个筐里。 简言之,就是任何一家车企并不会只选择一家动力电池厂商作为供应商,而是同时选择几家。

就拿特斯拉为例,就目前其电池供应商就已经囊括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国际三大电池巨头。 “为保证其电池供应稳定,我们会选择多家电池供应商来供给电池。”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宁德时代,同样并不是车企的唯一选择。

大众2020年豪掷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又选定万向一二三作为供应商;奔驰也投入千万欧元入股孚能 科技 。就连曾作为宁德时代的“伯乐”——华晨宝马也在去年7月选择了亿纬锂能。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动力电池企业无法满足众多新能源车企的需求,为了实现生产,车企们不得不选择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 即使到了2021年,这样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未来5年,锂电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到TWh时代。”

就在上月召开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云论坛上,曾毓群曾给出了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池行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需求会有明显的提升,但反观供给端,目前全产业链的产能供给增长相对较慢,有效供给不足。

换句话说,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动力电池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但行业的基本规则并没有改变—— 满足更多车企的需求,来抢夺更多市场。

而从今年初开始,众多新能源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就已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特斯拉国产Model Y强势登陆国内市场,由于超预期降价一度导致官网瘫痪;紧接着,蔚来发布了新车型ET7,据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对媒体表示,ET7订单量也超过预期。在之后,智己 汽车 也发布了自己的新车型,并开放预订。

特斯拉国产Model Y和蔚来ET7,图源特斯拉/蔚来官微

除此之外,像小鹏、威马、零跑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宝马、奔驰及奥迪等传统燃油车车企也都会在2021年推出旗下的诸多新车型。

从特斯拉、蔚来,再到小鹏、宝马等车企的高速放量,都在增大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的电池供给压力。据高工锂电机构统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预期上调至197万辆,同比增速将超过52%,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达97GWh。

为了满足更多车企的需求和抢占市场,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们纷纷开始了扩产“运动”。

就在本月初,宁德时代就发布公告称,将在四川宜宾、广东肇庆和福建宁德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基地及动力储能项目,合计投资总计290亿元。而在2020年12月底,宁德时代宣布,投资390亿在福建福鼎、四川宜宾、江苏溧阳三地增产扩产。短短几个月,就大手笔拿出近680亿元扩充产能。

紧接着,比亚迪也发布公告表示,将分别以现金的方式对旗下的子公司进行增资扩产。

除了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扩产上进行加速,它们身后的动力电池厂商们也开始奋力紧追。

上月,中航锂电宣布投资50亿元、规划产能为10GWh的项目即将迎来正式投产,二期项目规划已在进行中。而在去年,国轩高科柳州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也开始动工;蜂巢能源宣布投资155亿元在欧洲建立24GWh电池工厂。

然而,就在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做着扩产的同时,也开始发觉仅仅通过原来的扩产办法很难赢得更多市场,因为从去年开始已有很多新能源车企已不甘被电池厂商“卡住脖子”,开始亲自下场布局电池业务。

去年9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电池日”上发布了旗下的新能源计划,并表示在两到三年后,当实现自给自足后,不排除向外输出电池产品。再到今年,蔚来、智己 汽车 和广汽新能源均已推出的旗下新电池技术,连线出行曾在《特斯拉、蔚来、广汽的1000公里续航电池,是真技术还是新噱头?》一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虽然像蔚来、智己 汽车 等车企及品牌目前在电池方面,还在与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合作,但在这些车企摸透电池生产工艺后,很大概率会真正自研电池,就像特斯拉那样,这样可以让成本降到更低。”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从业者对连线出行表示。

正因这样,宁德时代为了在新的时代下,继续稳住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哥”地位,不再仅对动力电池业务进行继续布局和研发,也开始向其他业务开始拓展。

据北京商报报道,自去年开始宁德时代投资了包括同类电池厂商,并涉足上游电池原材料端、证券、 汽车 制造、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等领域。而在今年1月,宁德时代还参与了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

宁德时代投资地平线信息,截图自“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在业内看来,宁德时代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及新兴 科技 领域投资并不意外,参与投资和布局其他领域业务不仅可以稳固供应、平摊风险,也能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现在来看,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可以确定的是,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并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只不过,宁德时代要想在新能源时代下继续稳坐“一哥”位置,就 需要跟着时代变化随时主动出击。

新能源锂电池各细分领域的龙头股

近期新能源主流方向再次回归,经历过一波大调整之后,现在大部分个股止跌企稳,说一下新能源锂电池各细分领域的龙头:

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世界龙头

比亚迪,刀片电池龙头

亿纬锂能,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的锂电池制造商,中国最大的锂原电池供应商

国轩高科,动力锂电池行业领先者

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的龙头

百 科技 、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

当升 科技 、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

杉杉股份、我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

德方纳米,磷酸铁锂行业的龙头企业

捷股份,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

天赐材料、电解液行业龙头

新宙邦,电池化学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前三

天奈 科技 ,我国锂电池企业导电剂行业龙头

诺德股份、国内知名的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龙头供应商

嘉元 科技 ,锂离子电池铜箔龙头供应商

利元亨:乘新能源春风而起,锂电设备后起之秀

获取本报告PDF版请见文末

出品方/分析师:天风证券 李鲁靖

1.1. 乘新能源春风而起,锂电设备国内领先

锂电设备国内领先。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覆盖锂电池、 汽车 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

公司深耕锂电池行业的同时,积极开拓 汽车 零部件、精密电子、轨道交通以及安防等行业的优质客户,提升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地位。

在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域,公司是领先企业之一。公司是少数具备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电池模组组装及箱体Pack整线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的厂商之一,其中方形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线总体技术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凭借技术优势,公司已与新能源 科技 、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中航锂电、欣旺达等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 汽车 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公司积极开拓优质客户,已与爱信精机、Multimatic、凌云股份等下游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研发生产的 汽车 车头辊轧件生产车间,设备已出口并应用至德国本土辊压件工厂,是国产智能装备向发达国家进军的成功案例。

产品系列逐渐丰富,覆盖范围不断拓宽。

公司锂电池专机产品类型持续增加,基本覆盖了锂电池的中后段所有工艺段;公司不断研发 汽车 零部件整线产品,在车身方面完成了数字化车间的升级。

同时,公司关键技术的研发积累促使关键技术指标不断提高,逐渐实现在精密电子、安防、轨道交通和医疗 健康 领域整线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图 2:公司产品演变史

1.2. 营收持续攀升,2021H1业绩表现亮眼

2016年-2021H1,锂电池制造设备业务推动公司营收/净利润快速扩张。利元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4.30亿/1.40亿,同比增长60.87%/50.89%。2016-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迅速,CAGR+58.08%,主要系锂电池制造设备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所致。2016-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CAGR+82.72%。

同时,利元亨2021H1业绩表现亮眼。2021H1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0.47亿/0.99亿,同比增长高达108.41%/998.63%。

收入快速增长情况下,利润率相对利润增速有小幅下调,2020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38.33%/9.82%,同比增长-1.34/-0.65pct。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智能制造设备与配件及服务两大板块。

智能制造设备业务包含锂电池制造设备、 汽车 零部件制造设备以及其他领域制造设备;其他领域制造设备主要为公司积极开发的笔记本电脑装配线、服务器装配车间、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等新产品。智能制造设备业务或仍是公司的主要增长来源。

锂电池制造设备业务作为公司智能制造设备的核心业务,2020年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 53.16%,占公司主营业务比重为84.03%。配件及服务业务在18-20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65.19%,但总体体量较小,2020年其收入占比未超过5%。

短期来看,我们预计智能制造设备业务或仍是公司的主要增长来源,在智能制造设备业务快速增长带动下,相关配件、增值及服务业务也有望较快扩张。

1.3.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创始人技术出身

实际控制人共持股51.42%,股权相对集中。周俊雄通过利元亨投资间接控制公司45.57%股份,通过弘邦投资间接控制公司3.17%股份,其配偶卢家红直接持有公司2.68%股份,周俊雄和卢家红夫妇合计持有公司51.42%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周俊雄技术出身,具有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2019年荣获广东省 科技 创业领军人才,曾作 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动力电池制芯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评2019年广东省 科技 进步奖,优秀高管团队加持,企业发展未来可期。

1.4. 募资项目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实力

公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于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产项目和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需求,项目投资总额为79513.11万元。

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产项目是对公司现有业务产能的扩张,旨在通过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系统,在公司现有生产研发技术基础上,通过新项目投建,扩大公司产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将使公司产品的品质和成本更具竞争优势,新技术的研发旨在通过对激光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人机协作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并取得突破,使公司产品的品质和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2.1. 电动车:车企共推电动车发展,锂电池需求持续上升

电动车在车企的渗透率明显提升。根据我们的测算,主要车企2020年相对于2019年在电动车的渗透度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以大众、宝马、戴姆勒等为代表,个别企业电动化进度较为迟缓。

车企共同启动电动化发展大潮,锂电池需求到2025年有望达到800GWH以上。

按照大众、宝马、戴姆勒、丰田、现代等企业的电动车规划,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动车需求将达到1568万辆,对当年 汽车 市场渗透度达到17%。

电动车需求旺盛,将有望带动合计809GWH左右的锂电池需求,其中纯电动需求约为747GWH,混动需求为62GWH左右。

2.2. 叉车及电动工具:对锂电池需求同样旺盛

叉车为动力电池的另一需求。根据中国电动叉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到2020年我国叉车电动化程度达到51.27%,其中锂电叉车渗透率为39.30%左右。

假设叉车行业未来五年复合增速为10%,锂电叉车渗透度提升至60%,我们估计叉车领域对于锂电的需求量将达到37GWH左右。

电动工具对于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

电动工具呈现无绳化+锂电化大趋势,我们估计到2025年电动工具对于锂电池需求将有望达到17.76GWH。

2.3. 储能:锂电降本+补贴带动储能市场需求快速释放

各地有关储能补贴政策不断推出,带动储能市场需求。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推出储能项目补贴,我们认为储能市场具备较大的潜力,有望成为锂电下一重要成长级。

2.4. 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广阔,产能仍有较大缺口

动力锂电池需求不仅由电动 汽车 带动,其成长驱动力还包括工程机械+电动工具+储能+两轮车等等,假设产能利用率为65%,我们预计到2025年动力锂电整体需求有望达到1714GWH。

如果锂电厂商能够做到产能利用率100%,则需要1114GWH,但是电池厂商往往没有办法做到产能利用率100%,这个里面的主要原因系:

1)电池产线生产不同电池间切换时间较长;

2)电池厂商一般会提前扩产,因而当年产能与当年需求不会100%匹配,一般产能都会偏大;

3)大量的电池产线是处在持续的调试、更新中的;

4)电池行业仍吸引新进入者加入竞争,尤其是欧美厂商,囚徒困境仍存在。

按照近几年来全球头部企业的产能占总体锂电出货量的比例来看,目前的供给端基于需求端还是有较大的缺口。

3.1. 研发投入领先行业, 科技 成果转化能力强

公司产品覆盖应用层与执行层。公司基于对下游行业工艺的理解与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综合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软件技术、激光技术等先进技术,为下游行业客户定制开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帮助和促进下游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图 9:公司产品覆盖情况

研发投入比例高于行业竞争对手。

公司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发及工艺开发、产品设计等,将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首位。

公司锂电池领域三层全自动热冷压化成容量测试机、方形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线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相位器全自动装配检测线总体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模式相同,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与同行业研发费用率对比情况如下:

研发投入见成效,企业技术储备雄厚。

公司掌握了行业内前沿和核心技术,包括成像检测、一体化控制、智能决策、激光加工、柔性组装、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等。

截至2021年4月1日,公司拥有700件专利,这些技术为公司在智能制造装备中的组装设备、装配设备、焊接设备、检测设备等具体运用提供了基础。 科技 成果与不同产业跨领域客户深度融合,市场反应良好。

公司的 科技 成果最终表现为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或个性化的成套自动化装备,其 科技 水平体现了锂电池领域、 汽车 零部件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生产工艺先进性。

目前利元亨取得 科技 成果涉及多项工艺,对于工艺的纵深研究丰富,具备整体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实力,与不同产业跨领域客户深度融合,公司产品市场反映良好,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

3.2. 深度绑定下游锂电龙头,企业发展稳定持续

在全球消费软包锂电领域,新能源 科技 的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持续占比30%以上。根据日本 B3报告,2014年至2020年,全球软包消费锂电池出货量增长了26.71亿颗,同期新能源 科技 出货量增长了9.3亿颗,占全球增量的35.16%以上。

新能源 科技 设备采购规模较大,而公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公司主要为新能源 科技 提供设备,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在中国动力锂电领域,近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和中航锂电装机量合计占比均在60%以上,集中度较高;中国动力锂电装机量从56.90Gwh增长至64Gwh,增长了7.1Gwh,这四家客户的装机量增长了8Gwh,超过同期行业整体增量。

新能源 科技 是消费锂电池尤其是软包类消费锂电池的龙头企业,最近三年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持续在30%以上。

根据“2019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宁德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8.06亿元和125.56亿元,合计413.63亿元,是该名单中营业收入最大的消费锂电企业。

设备企业与下游锂电龙头深度绑定,共同成长。

由于设备对于电池产品的良率有重要影响,以及设备的定制化特征,设备商要经过多个环节、长周期认证,认证成本高,锂电池厂商不会轻易更换主要的设备商。

生产设备经过长期的问题反馈和细节精进,形成对口下游电池厂商技术路径下的设备解决方案,具备制造和研发要求更高设备的能力。

公司与新能源 科技 合作 历史 较长,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公司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持续的技术改进、优异的工艺指标等,从最初与其他设备商同质化竞争,逐渐提升在新能源 科技 供应链的地位。

公司向新能源 科技 销售产品主要为电芯检测设备和电芯装配设备,2018年11月,公司与新能源 科技 设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期三年。

截至2021年5月11日,公司对新能源 科技 的在手订单约为19.75亿元(含税)。公司与新能源 科技 的合作稳定可持续。

3.3. 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锂电核心产品产销率逐渐回暖

公司产品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产品均为定制化设备,不同设备之间的体积大小、工艺技术难度和零件数量等均差异较大,无法按照产品的台数来衡量公司的产能利用率。

公司场地面积、设计人员数量充足,公司自有组装和调试人员的工时数不体现公司产能,因此使用组装和调人员利用率体现公司的产能利用情况。

公司2018-2020年组装和调试人员利用率分别为118.04%,126.08%和124.30%。2018年至 2019年,随着业务增长,公司自有组装和调试人员利用率不断增长,2020年,公司自有组装和调试人员利用率与2019年持平。

锂电池业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近几年,下游行业的智能制造需求不断增长,主要体现在 技术指标不断上升、自动化向智能化、专机向整线及数字化车间的发展趋势。

与行业发展趋势一致,公司产品的产能、柔性等技术指标持续大幅提升,且随着整线、数字化车间产品的推出和更迭,单条整线集成的专机台数不断增多。

2018年-2020年公司锂电池专机产品的产销率分别为118.26%,85.06%和94.30%;在锂电 池整线产品的产销率分别为85.71%,50.00%和142.86%。经过技术调整,更新迭代,该领 域的产销率已逐步回暖。

3.4. 实现跨领域应用,为多个下游行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

行业内企业多专注于下游某一行业部分生产环节的定制化设备,难以跨行业批量复制生产。 公司拥有多个应用领域的非标定制化项目经验,并致力于积累可以在不同下游行业应用的标准化技术,从而拥有跨领域应用优势。

公司通过将不同领域的设备经验分解成不同工艺平台,将工艺平台逐渐沉淀为标准化平台, 在标准化工艺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内部的技术模块形成通用技术,从而实现同一技术或模块在不同下游领域的灵活运用。

图 16:公司多行业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拥有15种工艺平台,随着未来应用项目的增多,公司沉淀出的工艺应用将进一步增多,在为不同下游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时具有更加专业化的优势。

3.5. 以海葵智造,开启锂电数智化新征程

海葵智造是公司基于对客户在工艺、制造、品质、成本、管理等方面痛点的深刻理解和对智能制造方向的前瞻考虑而研发的一套适用于锂电行业的“数智化整线解决方案”。海葵智造由“看得见的智慧”智能装备和“看不见的智慧”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看的见的智慧”是基于设备自动化基础上,打通背后的工业网络设计,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到实时监控、智能排产、设备预测性维护,打通制造运维到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壁垒,提高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可控性和自适应性,提升企业高效配置生产资源,实现精益生产。

“看不见的智慧”是以工厂互联网互通平台、工厂布局及产线设计体系为基准,优化运营流程和管理策略,保障研发和工艺体系管理。

通过人机料法环的互通互联设计,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远期发展方向和蓝图规划。

图 18:锂电池工厂数据采集示意图

海葵智造采用DIM数据直采方式,实现MES系统对于现场设备层数据直接采集,打破低时效、不全面的顽疾,实现现场数据精准、高速采集;

渗透至锂电池生产的全工艺,与利元亨智能智造设备相配套的数字化软件系统直接从设备底层融合,按照锂电生产工艺流程搜集数据,做到可迅速回溯,发现并判断问题,智能推荐最优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工业以太网,以及动力电池工业信息网络技术标准,以此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将集团管理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融合,可设置数据传输方向,上传或下发数据同步方式同步周期等相关参数。

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可以分为锂电领域、 汽车 领域、其他领域及相应的配件和服务业务,我们根据公司业务布局及 历史 业绩情况做出估计:

1) 锂电池制造设备:公司锂电业务可以分为消费锂电和动力电池两块。

(1)消费锂电:消费锂电下游大客户为ATL,近年来消费锂电业务量占公司锂电业务总量的70%以上,且比例仍有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向锂电全生产环节渗透,由电芯检测环节延伸至电芯制造、电芯装配环节,电芯装配专机成为公司全新的增长点。

(2)动力电池: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下游客户涵盖力神、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根据前文描述,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产,且公司目前动力电池业务体量较小,预计未来几年增速明显。

结合公司在手订单情况,截至8月25号,消费类锂电在手订单金额为17.70亿元(含税),动力类锂电的在手订单金额为27.84亿元(含税),我们预计21-23年,此块业务以较快的速率增长,对应收入分别为21.77、40.37、62.00亿元。

2) 汽车 零部件制造设备:

公司此块业务占比较小,整体处于稳定的趋势,公司也未在此块业务做过多的研发投入,且近年来 汽车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有所放缓。

预计21-23年, 汽车 领域业务保持以10%的速率小幅增长,对应收入分别为0.32、0.35、0.39 亿元。

3) 配件及服务业务:

此块业务为公司其他业务来带的增值收入,结合公司近年来整体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1-23 年保持45%的增长速率,对应收入分别为0.71、1.04、1.50亿元。

4) 其他领域制造设备及其他业务:

此块业务在2020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拓展了精密电子(笔记本电脑装配线等)和医疗领域(口罩机)的新产品,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公司有可能有一个短暂的回调。

预计21-23年,对应收入合计分别为0.91、0.99、1.09亿元基于此,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71亿、42.75亿、64.98亿,YOY为65.82%、80.30%、5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4.55亿、8.83亿,YOY为59.10%、103.67%、94.09%,对应PE 119X、59X、30X。

根据公司主营产品情况,我们选用同样为锂电设备公司的先导智能、杭可 科技 、赢合 科技 以及科瑞技术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1年PE平均值为62.53X。

公司在本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选择2022年38.06X作为目标估值,截至2021年9月8日,目标市值为334.23亿元,上涨空间为24.53%,对应目标价为379.80元。

1)锂电池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的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锂电池、 汽车 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轨道交通等行业提供高端装备和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锂电池领域设备,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60,418.89万元、77,656.68万元和118,939.9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01%、87.46%和84.03%。

未来,如果锂电池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同时公司不能拓展其他行业的业务,公司将存在收入增速放缓甚至收入下滑的风险。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前五大客户(含同一控制下企业)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91%、95.79%和86.42%,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中对第一大客户新能源 科技 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39%、74.44%和70.28%。

若个别或部分主要客户由于产业政策、行业洗牌、突发事件等原因导致市场需求减少、经营困难等情形,将会对公司正常经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未来产品不能持续得到相关客户的认可,或者无法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保持优势,公司经营将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3)业绩下滑的风险。

最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7,160.28万元、88,889.69万元和142,996.5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1,979.52万元、7,515.77万元和12,461.34万元。

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增长幅度较大,其次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有所增加,未来如果公司的收入不能保持持续增长,或者费用的增长幅度持续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4)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

该股为次新股,流通股本较少,存在短期内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5)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

报告中涉及大量测算与敏感测算,结果仅供参考。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获取更多PDF版报告请登录【远瞻智 库官网】或点击链接:「链接」

最有潜力的锂电池龙头股是谁

1、天齐锂业(002466.SZ):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是我国锂行业绝对龙头,是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产品最重要的供应商,把持全球锂资源、锂盐加工战略地位。

2、众和股份(002070.SZ)公司旗下马尔康金鑫矿业投产将加速,2015年矿石处理量将达到45万吨,锂精矿产量为7.7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锂矿供应商,且具备了“锂矿-基础锂盐-电池材料”的完整锂产业链。

3、西藏城投(600773.SH)公司目前控制西藏龙木错盐湖矿区以及结则茶卡盐湖41%的权益,两个盐湖碳酸锂储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碳酸锂产能瓶颈突破将提升估值空间。

4、西藏矿业(000762.SZ)公司扎布耶盐湖碳酸锂储量180多万吨,是国内最优质的盐湖锂资源。与天齐锂业合作将突破碳酸锂产能升级的技术障碍,参股方比亚迪亦能协助电池级碳酸锂试样和加速达产。

拓展资料

1、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生产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但是由于锂电池的很多优点,锂电池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仪表、数码和家电产品上。但是,锂电池多数是二次电池,也有一次性电池。少数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比较差。

2、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 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在Li-ion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处于从正极→负极→正极的运动状态。Li-ion Batteries就像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象运动员一样在摇椅来回奔跑。所以Li-ion Batteries又叫摇椅式电池。

3、随着数码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广泛使用,锂离子电池以优异的性能在这类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近年逐步向其他产品应用领域发展。1998年,天津电源研究所开始商业化生产锂离子电池。习惯上,人们把锂离子电池也称为锂电池,但这两种电池是不一样的。现在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新能源电池排名前十名有哪些?

新能源电池排名前十名如下:

1、宁德时代

作为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标的国内的唯一一家竞争对手,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当属领先,虽然动力电池规模上目前还不能排名行业老大,但是其电池技术和品质先后得到了国际豪华品牌宝马、大众的认可。

也算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国际车厂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与之合作的有东风汽车、上汽、长安汽车、吉利、广汽等。

2、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依托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其动力电池业务在规模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原先一直坚持磷酸铁锂技术的比亚迪,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刀片电池,而无论是什么技术路线,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比亚迪依托其多年的电池生产经验一定能将电池做好。

3、国轩

2015年借壳东源电器上市后的国轩高科成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最纯正的动力电池标的,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也让国轩高科市值高达250亿元。从客户看,国轩高科以商用车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安凯和江淮,乘用车领域订到较少,未来的竞争力提升还要看其在乘用车领域的作为。

4、力神

2015年算是力神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大股东中海油退出,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CT)重新成为力神的控股股东。易主后的力神电池仍没有摆脱央企的机制,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力神总是会慢一步。但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龙头企业,力神在技术和产品上还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

5、中航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央企背景的锂电池企业,中航锂电是国内上公告目录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但是客户以商用车为主短期内能快速将业绩做大,毕竟商用车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未来的增长动力还要看乘用车方面的发展。

6、德赛

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移动电源领域的知名厂商,与全球主要电芯厂开展合作。

7、沃特玛

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产品覆盖国内31个省市,并远销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26.6%。公司产品符合CE、L、RoHS等安全及环保要求,并通过了相关认证及检测。

8、威能

威能环保目前的订单基本全部来自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仅有众泰汽车在使用威能环保的三元电池。威能环保的快速成长也是得益于商用车市场在2014年、2015年的井喷,未来的成长潜力还得看其在乘用车领域的布局。

公司研发生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与中通客车、南京金龙、申沃客车、众泰、中国一汽、福田欧辉、沂星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出口欧洲、美洲。

9、微宏

微宏动力主打快充快放的钛酸锂动力电池,瞄准的市场为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在公交和大巴领域,微宏动力收货颇丰。但是如何在乘用车领域突破是微宏动力应该考虑的事情,毕竟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潜力还是来自于乘用车。

10、南洋科技

南洋科技经营范围为锂电池隔膜及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拟建设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电子薄膜制造企业之一。

锂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力等传统领域和节能光源、通讯系统、铁路电气化、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关于动力锂电池行业领先者和动力锂电池企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微信号:ymsc_2016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